在患者眼中,她是治病救人的好医生;在年轻大夫眼中,她是传道解惑的好老师;在内三科同仁的心中,她是锐意进取的好领导。她就是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杨静。
勤于钻研练就“火眼金睛”
1995年,杨静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来到市第五人民医院。20多年来,经过潜心钻研,在心脑血管内科方面取得了较高的造诣,尤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肺栓塞、糖尿病及并发症、老年病等疾病的诊治。
多年来,在与心脑血管疾病打交道的实践中,杨静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和诊断外,还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2016年8月的一天,杨静接诊一名70岁的高血压患者王大爷。据王大爷介绍,他经常性昏厥。最近一年来,他曾在我市多家医院接受治疗,病情不见任何好转。
杨静根据王大爷和家人对病情的描述,为王大爷作了脑电图等一系列详细检查,最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证明,王大爷昏倒是由于餐后低血压导致的。
据杨静介绍,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主要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肾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餐后低血压三餐均可发生,最易发生于早餐后,其次是午餐。由于这种疾病的病症容易与其他疾病相似,所以容易被误诊和漏诊。
医者仁心书写人间大爱
在日常工作中,杨静不仅对技术精益求精,更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嘘寒问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杨静所在的内三科成立于2009年,最初为干部病房,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救治范围渐渐扩展为包括老年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综合性科室,但老年病依然是该科诊治的重点。
杨静介绍,老年病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失眠、老年痴呆等一系列疾病,一般来说,可概括为17个字,即“一体多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发展迅速”。
“一体多病是老年病的最大特点,一位老年人同时患有心脑肺多种器官疾病的情况极为常见。这种特点使得老年病十分复杂,治愈难度极大。”杨静说。她指出,由于老年病有多学科关联、交叉、相互影响的发病特点,要求医生在精通专科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全科医学的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对老年病的综合评估,再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此外,医生还要从老年病的独特视角来关注老年病人,给他们更细致的关爱。
多年来,杨静和内三科的同事早已将这里的患者当成亲人。除了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治疗外,还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值班期间,杨静和同事常常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饼干、面包等食物与老人一起分享,帮助空巢老人买饭、打水等,甚至还常常为家庭困难的老人垫付医药费。许多老人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出院时对他们依依不舍。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医21年来,为了更好地守护我市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患者的健康,杨静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善于总结经验,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还于1998年、2003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焦作市科技进步奖。同时,她还是市医学会高血压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文/图 本报记者 高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