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蕊
核心提示
省委书记谢伏瞻在2016年4月18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集聚区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载体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支撑河南各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把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向前推进,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有带动力的平台载体。
按照这样的思路,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要求,沁阳市产业集聚区以党建统领全局为引领,围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基地”的战略目标,依靠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和政府调控“有形之手”,整合资源要素,着力实施“55181”工程,产业集聚区得到了较快发展。
把“引企上山”作为破解土地瓶颈的抓手,变荒坡地为创业场,集中连片摆放大型工业项目,不仅节约了大量耕地,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昊华、广东兴发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项目在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落地生根。
精准招商、培育集群、发展龙头、提质转型……本土企业超威集团一年一个新项目,由电动车蓄电池到汽车启停电池,实现了企业质的飞跃。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沁阳市重大高科技项目,志在建设河南省乃至北方五省(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山东)最大的云计算基地,这一从无到有的突破,将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落户沁阳。
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正以全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向着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的目标迈进!
2016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年度目标任务1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亿元,同比增长81.9%,占年度目标任务118%;税收收入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65.6%,占年度目标任务147%;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同比增长57.9%,占年度目标任务100%。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壮大龙头企业
认真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现场办公会议机制和项目帮办服务工作机制,重点推进续建、新建项目。2016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内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246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8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共备案项目115个,总投资达195亿元;超威正效年产900万KVAh新型大容量铅蓄电池一期、上源化工年产2万吨氟化氢铵、圣鑫年产20万吨二甲醚等14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鹏海物流、蛮蛮云计算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园、清远圣科隔热条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超威电源、晋煤天庆、广东兴发等龙头企业缴纳税收5.03亿元,占全区税收的76%,其中仅超威电源就纳税2.82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
开展精准招商引资
培育产业集群
重点抢抓国家“中欧合作”“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等战略机遇,围绕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谋划储备招商项目,开展以产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依托晋煤、超威高规模编制现代化工、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包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60余个。重点跟踪煤制氢、再生铅、生物药肥等48个项目,签约引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再生铅、区域直供电、集中供热、双氯芬酸系列产品、高档系统门窗等29个项目。2016年,集聚区共引进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143.2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3个,1亿元至5亿元项目42个;招商引资市外资金预计65.7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1.4%,其中省外资金预计58.1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9.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承载能力
围绕提升园区道路、水、电、气、热、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并投资5000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产业集聚区“五规合一”规划调整方案》已于去年5月6日经省发改委批复;《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原则通过,正在进行最后修编;《产业集聚区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焦作市发改委备案;《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完成初稿编制工作,正在进一步修编完善;《产业集聚区安全影响评价》的编制工作已启动。环形物流路工程已全部完工,道路绿化已结束;虎村路、铁北大道(虎村段)、天庆北路已完成招标工作;沁工路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已完成,正在开展招标工作;焦克路“二改一”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昊华公铁立交桥正在开展备案、设计招标工作。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特许经营权协议已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签署,现场测绘、地面附着物清点工作已完成;玻璃钢及耐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室外配套工程施工已结束;沁南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综合服务楼、附属楼正在建设,基础工程已完成验收,厂房已设计招标。
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先后争取省级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奖励资金等各类上级政策性资金2142万元;为20家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超1亿元;为河南超威、天鹅型材、兴发铝业、晋煤天庆等5家企业兑现优惠政策1.31亿元;以沁阳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对区镇套合、财税分成、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完善和提升。
二是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推进集聚区物流平台建设,探索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服务合作模式,畅通运输途径,降低企业成本;跟踪对接中国兵器物资华东公司物流金融项目,整合、引进4个物流运输项目。
三是提升科技研发服务。邀请中科院老专家为永威、华唐等公司出谋划策,帮助天益化工对接郑州大学并促成聚苯醚项目合作;利用河南省电动车胶体蓄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超威公司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产业集聚区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帮助晋煤天庆、金隅水泥、泰利机械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是提升金融融资服务。持续开展“政银助业通”业务,先后为园区7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200万元;注册成立两家融资公司,与建设银行开展“助保贷”业务服务沁南园区孵化园项目,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1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核名工作;依托沁南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向中原银行焦作分行申请的1亿元贷款已到位;永威公司、厚基化工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五是提升人才智力服务。与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签订协议,共建产业集聚区职业培训基地,与郑州大学能源化工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超威、永威、兴发等40余家企业参加了“2016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人才与项目洽谈会”等。
展望2017
工作计划 ……………………
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快速发展、以快促强”为核心,实施“1234”行动计划(围绕一个目标:确保跻身全省“十强”;理顺两项体制:区镇套合、财税投入;完善三个平台:科技、资金、人才;突出四项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完善基础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
2017年,集聚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亿元,同比增长11.9%;税收收入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20.5%;从业人员达到6.8万人,同比增长13.3%;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主导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均达到35%;科技研发经费达到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使总数达到10家;确保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四项重点工作 ………………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产业集聚区将重点抓好50个续建和新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围绕签约项目抓开工。重点抓好60万吨/年废旧铅酸电池综合回收、超威电源研究院、超威正效电池二期、广东兴发高档铝型材二期、焦作宏林高温特种炭材料、永润科技甲醛和多聚甲醛、昌业化工二硫化碳、迈安德间苯5—磺酸钠、汇盛化工双氯芬酸、亚鑫化工APP酸、天益化工聚苯醚树脂、新高丽热固性纯聚酯粉末涂料、和众新锐汽车养护系列产品、泰利机械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安徽高成无铅汽油柴油、雷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钣金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围绕开工项目抓竣工。重点抓好鹏海保税博览城、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一二期、禾源化工中间体、季晨化工染料中间体、新益化工PVC助剂、佳杰塑料蓄电池塑壳等在建项目的竣工建设。围绕竣工项目抓投产。重点抓好国家电投沁阳发电厂一期第一台机组、超威正效电池一期、正驰塑业蓄电池槽体及塑胶制品、河南天鹅高档铝型材、德尔堡新型节能门窗等项目的投产运营工作。
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新能源、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要素招商、以商招商和地产招商,确保每个主导产业谋划储备项目不少于15个,打造4个超100亿元产业集群。
按照“政府推动、调动龙头、一园一策”的思路,研究制定信息产业园、文旅科教产业园、新能源和静脉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铝型材和智能门窗产业园、国家电投热电综合利用产业园等六大园区招商优惠政策,重点抓好国家电投2×100万千瓦机组二期、超威正效三四期、6万吨/年碎玻璃回收再利用、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氢、年产10万吨生物药肥、年产15万立方米秸秆生态板、120万吨废纸综合回收产业园,以及铝模板、高端节能门窗及建材、煤制氢、煤制烯烃、集聚区和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及直供电等项目的谋划、跟踪和推进工作,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静脉产业园产业服务中心;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完成外来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0亿元以上。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五规合一”后续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开工建设沁工路、焦克路“二改一”、北物流路西延、虎村路、铁北大道(虎村段)、天庆北路、昊华公铁立交桥等工程;开工建设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项目;依托国家电投、晋煤天庆组建能源销售和燃气销售两家公司,推进集聚区热力、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整合园区热力和燃气供应市场;实施沁北园区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沁南园区路网;合理布局项目用地,启动村庄搬迁工程;推进沁南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围绕超威电源、晋煤天庆、昊华宇航、广东兴发、国家电投、永威安防、万都碳素、天鹅型材、宏达钢铁、河南蛮蛮云、鹏海物流等11家龙头企业做文章,发挥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省、市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玻璃钢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动。到年底力争区内龙头企业达到1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