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焦作市城区南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是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是焦作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城市建设重点区域。该集聚区的主导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近年来,该集聚区先后获得“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培育产业 打造集群
该集聚区2016年实施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2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建成投用项目17个。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2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蒙牛液体奶扩建项目建成达效,洹河光电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焦作恒大城项目快速推进。成功引进国安火炬碳纳米管和电磁屏蔽膜、德隆吸波材料等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目前,该集聚区正在着力打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其中,总投资54.5亿元的集群项目正在打造蒙牛乳业百亿产业集群。该集群将在5年内实现收入超200亿元。蒙牛百亿产业集群项目受到了省委书记谢伏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的高度评价。
今年,该集聚区一是持续推进大项目。首批安排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273.4亿元,完成投资62.7亿元。坚持抓龙头、强链条、建集群,强力推进列入市十大工业项目的蒙牛乳业百亿产业集群、通号产业园两个重大工业项目和正旭3D制造焦作产业园、洹河纳米光电科技产业园、国安电子电磁屏蔽膜、德隆吸波材料、锦昊钛合金等重大转型升级项目,谋划启动一批新的技改扩建、链条延伸、配套产业项目,确保每季度新开工3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二是培育大企业。重点支持蒙牛、明仁、中轴、科瑞森、厦工、瑞庆等企业打造大企业集团,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其中蒙牛今年要实现产值40亿元。三是打造大集群。重点发展以中轴、科瑞森、厦工、瑞庆、天宝桓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以蒙牛、明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华晶、卓立为龙头的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亿元。
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该集聚区去年以焦作国家高新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高质量完成首次火炬统计。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12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总数达10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56家,占全市总量的22%;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瞪羚企业1家。立项科技计划项目59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56项、市级重大专项2项,到位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482万元,创历史新高。新申请、授权专利980件和640件,分别增长21.4%、24.1%,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该集聚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央科技城,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的智力优势、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腾云电商产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学习借鉴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的建设模式,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创意经济、网络经济等智力密集型产业,打造“互联网+”时代焦作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抓好国家高新区建设,以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一区多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探索完善科技经费拨付机制,年度财政科技投入1000万元,撬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创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推进开放式创新,鼓励辖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对接,重点开展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的深度合作。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发展中联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型散料输送装备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产城互动 统筹发展
该集聚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按照“规划引领、提升完善、建管并重、多轮驱动、滚动发展”的思路,去年实施城建项目38个,完成投资15.2亿元,新增城市道路12公里、城市绿地23.4万平方米。建成了绵延8公里的公路绿色廊道,综合评比位居城区第一。黄河路(迎宾路-中原路)快车道建成通车。高质量、快速度完成世纪路、神州路“白改黑”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表扬。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金沙、沁苑社区一期工程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是焦作市唯一一个。坚持建管并重,精细化管理城市,将环境卫生整治、市容秩序整顿与“双创”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使城乡面貌显著提升。
该集聚区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巩固“污染围城”治理成果,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两个重点,统筹推进绿色廊道、水系绿化、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200亩,超市定任务500亩。加快水系建设,编制完成水系连通和怀庆河、沁泉湖、山阳河、碧莲湖“两河两湖”景观设计规划,怀庆河、沁泉湖开工在即。完善环保设施,开展环保攻坚,集中力量推进北山治理、“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取缔非法石料经营加工点、堆放点43处,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污染围城”整治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PM10、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大气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该集聚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民生财政支出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9%。正大国贸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商业综合设施和示范区医院、韩公教育园区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文/本报记者 郭树勋
图/本报记者 赵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