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示范区坚持发展为民,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据统计,2016年,该区民生财政支出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9%。
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去年,示范区实施劳动力“千人培训”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2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5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2个。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河南理工大学创客空间成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去年,示范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6万人;农村养老补贴人数2.18万人,覆盖60岁以上农民;享受被征地人员养老金人数944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280元。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去年,示范区投资650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省级示范性高中硬上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三连增”,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示范区医院、区急救指挥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标准化村卫生室29所;区文化馆、2个乡镇敬老院基本建成,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农村幸福院1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个、民间养老服务机构1个。
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示范区“一村一警”工作成效显现,密切了警民关系,打造了治安防控新亮点。推行“互联网+”网格化服务模式,配备“社区e通”终端设备228台,投资610万元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区、乡、村三级联网和区域全覆盖。在去年上半年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示范区位居全省各开发区第七、全市城区第一。安全稳定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信访形势总体好转,非访和赴市以上访数量明显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