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不断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书法水平降低、提笔忘字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些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的缺失的建议”。他建议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也发出了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称“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胜平王大头:不规范使用汉字、书法水平降低、提笔忘字等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人都是“键盘侠”的时代,人们平时很少用手写字,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设立“汉字节”恐怕只是权宜之计,很难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苏懿谅谅谅:设立“汉字节”,形式大于内容。我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在全社会推广书法课程,将汉字文化融于课堂之中,这样更易使人入脑、入心。
@加州冰雨:我认为,没有必要设立“汉字节”,如今节日泛滥,不能动辄就设立新的节日。网络时代,人们用电脑键盘代替笔墨纸砚,这是时代背景下的正常现象。依我看来,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鼓励企事业单位定期举办书法比赛的实际效果或许比设立“汉字节”更好。
@云盅慢步:意义不大!设立“汉字节”是营造书写汉字的浓郁氛围,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造势。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节日,书法爱好者依然会苦练书法,而很少有机会书写汉字的人也不会因此多写汉字,这部分人不会因为一个节日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练习书法、学习汉字文化。
@露丝独特:互联网时代,“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受高科技冲击而逐渐被人遗忘,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而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无疑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汉字文化在国人工作生活中的地位。
@平凡一老兵:中国人不善于书写汉字,这简直就是世界人民的笑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不但要写好中国字,还要做好中国人。
@秋泉12:学者建议设立“汉字节”,是对汉字文化的保护和拯救。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保护。
@清静晓梅:设立“汉字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期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晓平王: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们动笔少了,但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了的情怀。因此,设立“汉字节”不仅可以有,而且必须有!
【下期话题】
年轻人立遗嘱
前几天,宁波市公证处来了一位90后姑娘,她要立遗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立遗嘱应该是人老了或者临终时才做的事。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走进公证处,早早立下遗嘱交代身后事。宁波市公证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办理遗嘱公证的人中,60岁以下者的比例为11.9%,而在宁波市明州公证处、余姚公证处,这个比例更是高达29.8%和20%。尤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些身体健康、生活正常的年轻人,也开始走进公证处要求立遗嘱,对自己名下的财产作出交代。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