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坚持把开放招商、大上项目作为建设“五个示范区”、保持全省示范区“第一方阵”地位的最大抓手和根本途径来抓,目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强化开放招商。今年,示范区计划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1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在引进大型酒店、商场和文化旅游项目上取得突破。突出主线引项目。充分利用“一赛一节”这条主线,认真筹备、精心策划,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开展3场专题招商活动,广邀客商、积极推介,确保签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精心制作招商项目册、招商宣传片,向投资者展示示范区的城市魅力、发展环境和投资政策。精准对接求实效。瞄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持续开展大员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促进大项目招商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实现配套项目组团入驻、扎堆集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更加重视以商招商,聘请重点企业负责人、行业知名人士担任招商顾问,有重点、有目标地组织企业家到发达地区寻求合作、对接洽谈。与郑州航空港加强合作,大力引进出口型临空产业项目。发挥城市水系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跟踪对接碧桂园等重大项目。优化服务促落地。根据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结合省、市要求和辖区实际,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凡新投资项目,不论内资外资,不分本地外地,都一视同仁。支持本土企业新上项目,享受与外来企业同样的待遇。建立职责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形成从项目对接、项目决策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实行招商项目一月一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进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重大招商项目随时协调,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让投资更简单,让投资者更满意,让投资者感受到示范区的真诚和热情,形成招商引资“洼地”效应。
突出项目带动。示范区一是加快项目进度。今年,计划首批安排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273.4亿元,完成投资62.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81.5亿元,完成投资26亿元;服务业项目9个,总投资54.4亿元,完成投资12.7亿元;城建项目31个,总投资53.5亿元,完成投资16.5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5个,总投资27亿元,完成投资6.3亿元;农林水项目5个,总投资4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53亿元。紧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定“双十工程”、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签约项目、“一赛一节”签约项目和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确保完成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根据招商情况、项目谋划情况和手续办理情况,动态调整项目单子,确保每季度新开工3个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城建项目。继续坚持项目建设领导部门分包、定期督导、台账管理等推进机制,继续实行一周一巡查、两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强化跟踪督导,逐月通报排名,以任务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全面落实建设工程项目模拟审批,加强联审联批,提速手续办理,加快征地拆迁,优化施工环境,力促前期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建设、建成项目快达效。进一步规范理顺乡镇(街道)财政体制,研究制定区、乡、村级项目落地税收分成政策,调动乡、村两级服务项目的积极性。二是提升运作水平。今年将加强对政策的梳理研究、运用落实,提高从政策中捕捉信息、对接项目、争取资金的能力。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城市保障体系、生态环保、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按照“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的标准,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环评、用地选址意见等项目前期手续,形成策划包装一批、达到可研深度一批、前期推进一批、促进开工建设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把谋划对接项目情况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局委办的重要任务,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跟踪推进总投资123亿元的19个财政投资项目。三是强化载体支撑。今年将立足于“争强夺快晋星”,加快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确保绝对量、发展指数在全省排名中比2016年提升位次。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调整、规划调整,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配合搞好10千伏神州左右线、10千伏迎宾电缆晨光支线延伸工程建设,保障企业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