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进一步推进“近学许昌、远学扬州”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市质监系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更精准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升质监系统领导干部服务经济转型的综合能力,市质监局组织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到扬州市委党校进行教育培训。
从本期开始,《质量立市》专刊将推出市质监局远赴扬州学习系列报道,通过对扬州市“质量模式”“三类平台”“精致扬州”等三个方面的报道,反映扬州市质量工作经验,以期为我市质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寻找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之路。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扬州市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运行质态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扬州市制造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8%,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4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79%,认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1500个,农业标准化基本覆盖了该市六大类主要农产品,连续10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食品和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工程质量创新创优:扬州市累计获得鲁班奖44项、国优大奖52项,数量位居江苏省前列。同时,创省级优质工程131项、市级优质工程1168项,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
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扬州市委、市政府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制订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号文件”和“服务百强重点企业”行动计划,加快与法国奥尔良市开展国际标准化城市合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成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3个,打造“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9家、江苏服务业名牌企业10家;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扬州市各类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类别基本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8%,环境噪声达标率100%。同时,城区确定300万平方米的永久性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平方米,在江苏乃至全国位居前列。
这是一组来自扬州市质量工作方面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无处不显现着质量与发展的关系。“近几年,我市坚持‘以质取胜’的工作理念,健全质量机制,创新质量载体,打造质量特色,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3月8日上午,扬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承海,向前来学习的我市质监局学习小组介绍。
扬州市质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精致扬州、质量成就”的城市质量精神。透过这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例,我们努力搜索着扬州的“质量模式”——建立“三种体系”,着力构建“大质量”格局。
据了解,为推进质量工作的开展,扬州市首先建立质量强市组织保障体系。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扬州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汇报,研究质量工作。扬州市政府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和质量强市领导小组会议,动员部署、督查推进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25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并建立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覆盖市、县、乡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保障措施。扬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等配套扶持政策。2009年以来,该市每年用于品牌创建、标准创新、质量提升的奖励经费达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以上。一系列政策、资金等保障措施的落实,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形成了推进质量强市的合力。
其次,建立质量强市考评分析体系。一方面,完善考核机制。扬州市连续13年开展全市质量目标考核,并从2013年起,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之中,实现市对县、县对乡考核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强化质量分析。该市联合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质检总局质量效益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质量课题研究,形成了《扬州市经济增长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扬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发展分析》等多份质量报告,不断完善区域和产业质量提升的政策举措。
第三,建立质量强市宣传引导体系。一是该市广泛开展质量诚信活动,建设质量信用管理平台,设立质量诚信“红黑榜”,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树立“质量扬州、诚信扬州”的良好形象。二是依托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精致扬州、质量成就”城市质量精神,不断提升该市对质量强市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参与度。三是建立国家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一批宣传阵地,并借助质量月、计量日、安全月等契机,广泛开展送质量进社区、进商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在该市营造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
“扬州市质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值得我们学习。理念引领发展,理念更是工作创新事业发展的源泉。目前,扬州市质监局把社会发展大形势、政府工作大要求、企业发展大需求相结合,善于利用政府之需、企业之需做文章,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即履职尽责又促进发展。如按照目前‘放管服’的大要求,在做好‘放’与‘服’的同时促进了‘管’。”看到扬州市质量工作带来的一个个喜人变化,我市质监局远赴扬州学习小组成员、市质监局监督科科长买文涛如是说。
下期看点:
“三类平台”看发展
——市质监局远赴扬州学习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