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乐善好施,资助贫困孩子;她,孝老爱亲,关心照顾老人;她,善良贤惠,奉献爱心,温暖社会。她,就是博爱县国税局陈宝霞。
贫困孩子的好“妈妈”
多年来,陈宝霞用自己的爱心、善行救助了几名贫困孩子,让贫困孩子得到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关爱。
2012年,在一次下基层调研时,她看到一名贫困孩子。这名孩子年仅10岁,父亲遭遇车祸去世,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后,身有残疾的奶奶带着他到姑姑家生活。后来,他的姑父因车祸身亡,全家人就靠着姑姑的微薄工资和低保金生活。得知这些情况后,陈宝霞下定决心,只要这个孩子好好上学,他上学到哪里,她就资助到哪里。
自2012年起,她一直资助着寨豁乡司窑村、南田院村的5名贫困孩子。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她都会给这些孩子送去现金和一些生活日用品。她是工薪阶层,工资不高,从救助贫困孩子那天开始,她就很少买衣服,她要把有限的钱省下来用到这些孩子身上。如今,她资助的南田院村的一个孩子参加了工作,司窑村的一个女孩去年考上了大学。
老干部的贴心“拐杖”
在她心中,局里的老干部都是她的父母。老干部过生日,她去祝寿;老干部生病了,她去看望;老干部病故,她协助其亲属料理后事。
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每年的重阳节,是老干部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她总是变着花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人们开心快乐。她组织有文艺特长的老干部表演节目,还组织老干部到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参观。老人们上下车行动不便,她都一个一个扶上搀下,老干部们夸她是贴心“拐杖”。
母亲的贴心“小棉袄”
她姊妹三个,父亲去世后,母亲就跟着她生活。2011年秋,母亲因突发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刚出院时,母亲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医生指导下,她为母亲制订了合理的锻炼计划,坚持每天用轮椅推着母亲散步,教会母亲唱很多首关于爱和感恩的歌曲。
为防止母亲生褥疮,每天夜里,她每两个小时为母亲翻一次身、捶背按摩。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母亲在患病半年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担心母亲吃错药,她找来小瓶子放药,在瓶盖上写上“早、中、晚”三个字,方便母亲吃药。她的母亲说:“养儿防老,女儿更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公婆眼里的好媳妇
在公婆眼里,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公婆住在离博爱县城不远的农村,她想把公婆接到城里一起住,可两位老人习惯了农村生活,执意不肯来城里生活。于是,每到周末,她都会早早赶集买菜、买公婆喜欢吃的食品,回老家看望他们,帮他们洗衣服、晒被子、打扫卫生。婆婆喜欢吃羊肉馅饺子,她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拌好的饺子馅,包饺子给老人吃。公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出门理发也是麻烦事。为给老人理发,她去请教理发师,购买理发用品,自己学着理发。她每周回去都要给公婆洗头,一个月为公婆理一次头发。
她爱岗敬业,扶危济困,孝老爱亲,近年来先后荣立市国税局三等功三次,受市国税局嘉奖七次,被市国税局授予“崇德敬业 育人兴税”道德模范称号,连年被博爱县国税局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称号,被博爱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