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档案
梁永生,1971年7月出生,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拥有工学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现任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
梁永生2009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成为国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参与3项国家和省部级教研项目,出版教材1部;201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H.264视频编码的RTP封装、面向视觉敏感区域的MGS编码、视频差错控制和播出质量服务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完成的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在IP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后小波变换信号处理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近5年来,他主持6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重要论断
●通常意义上讲,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要素创新等。科技创新包括三类,分别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创新乏力,要素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方式。要素驱动主要指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从市场对生产要素需求中获取发展动力的方式。相对于创新驱动来说,要素驱动没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越来越重视,要素驱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
●在创新驱动中,科技创新是第一位的,其余各项创新都是围绕着科技创新来做的。从形势和现状上来分析,科学技术已从微观向宏观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了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深圳市的创新主体在企业,所以一定要搞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该市场管的,一定要归于市场;该政府管的,政府责无旁贷。
看点一
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创新就是要创造新的事物,凡有别于常规或者常人思路的见解或行动,我们就称之为创新。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可以做一点创新,积累起来就不可小觑。
创新方面有一句话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新有很多,包括管理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要素的创新、投资模式的创新。为什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那些创新就不重要吗?不是这样的,那些创新也很重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际上那些创新一直在围绕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包括三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所以一定要有人才、有载体、有企业,还要有资金链作为基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这是四链融合。这四链融合,是创新必须要遵循的一个规律,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这样产业和资金就联系起来了,政策链是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它贯穿前三个链。处理好这四个链的关系,科技创新才能做好。
我国原来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这些方式肯定有它的弊端,不太好用就要把它改掉,回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创新驱动可以弥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所有缺陷。那么,创新驱动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完全弥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缺陷呢?这需要结合我们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看点二
深圳创新的理念与思考
梁永生说,不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演进的趋势,所有的科技储备都是徒劳。但是什么人能把握住科技革命和产业演进的趋势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这种人,所以只有我们自己去寻找。
梁永生认为,认识到自己的困难和问题,既要尊重客观,又不能妄自菲薄。深圳已经知道自己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深圳一直在探索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年,深圳在IT技术上增加产值758亿元。深圳第二个关注的是生物技术,因为生物技术离不开IT。
深圳建有一个评价体系,对辖区企业的高、中、低端人才进行评价。世界创新版图在加速重构,中国科技创新环境在不断改善。怎么样去做?什么是科技创意产业?政府应该搞清楚自身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凡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该政府做的事情不要去做。
看点三
深圳创新的 做法与举措
梁永生认为,创新,首先就是引进人才。深圳要打造的第一个层面是城市国际化,就是让只会说英语的人在深圳能够自由生活。其次,要时刻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第三,深圳有一大批创业园区,积聚了一大批孵化器。深圳每年拿出两亿元,力推孵化器加速发展。第四,建立全球化的创新网络,大力开展创新工作。深圳在全球的定位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现在深圳是引进人才,未来是人才想来深圳。
企业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梁永生认为,要精准定位,定位是基础。深圳在支持创新方面,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努力形成新兴产业集群等;其次是建设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等。
(本报记者张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