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莅焦调研水质保护工作
未来陈家沟 更加有看头
国家土地专项督察 暨政策宣讲会在我市举行
南张村:草莓园播下致富种
导读
五会合一重实效 狠抓落实促转型
“一赛一节”整体策划方案汇报会昨召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张村:草莓园播下致富种
本报记者 李瑞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村里有了草莓园后,俺干活不用出村,既不影响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上学,每月还能收入1500元钱,俺可高兴了!”3月8日,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贫困户马石榴对记者说。她婆婆是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双儿女都在上学,家里仅靠丈夫一人打零工过活。从去年10月起,她已在草莓园干了5个多月杂活,家里生活明显改善。

  南张村是国家级贫困村,原有贫困户162个。通过有效帮扶和精准识别,驻村扶贫工作队将贫困户确定为33个。“这33个贫困户都是为啥穷?说到底还是因为村里没有产业支持,村民们挣不来钱,光靠救济、补贴,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只有培育主导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秀清说。

  产业扶贫,产业从何而来?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想到,南张村距离妙乐寺塔景区仅有500米,依托景区发展,在原有桃树种植的基础上,打造一个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为主的草莓园。

  但草莓园项目落地的过程远比队员们想得艰难。“种草莓,能行吗?我们没有经验,要是亏了钱,算谁的?”不少村民对大棚种植草莓存有疑虑。

  队员们意识到,脱贫最大的问题,是村民的不信任。“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把工作做到位,让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村民们会跟着走的。”马秀清说。

  今年67岁的村民张长顺从小就患有支气管炎,不能干重体力活,属于因病致贫。马秀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不仅多次联系乡卫生院为他制订医疗方案,每年还为他减免医药费1000多元,办理低保,修缮危房。

  村民杨长平看到扶贫工作队真心帮助群众,也放下顾虑,积极配合扶贫工作。去年,他入股草莓园项目,带动村里15个贫困户22人脱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广草莓种植经验,带领更多村民脱贫奔小康。”杨长平兴奋地说。

  此外,扶贫工作队还依托该村原有的桃树种植优势,引导村民改良桃树品种,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了“妙乐鲜桃”采摘园,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去年是南张村风生水起的一年,草莓园的农业旅游采摘体验项目开门迎客,村里20千瓦光伏电站为扶贫兜底,“妙乐鲜桃”品牌成功“造血”……目前,整村脱贫目标已实现。

  “今年,我们会继续努力,实现贫困户的稳步增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扶贫工作队队长宜向东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