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文夹杂的台词,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现在,外语词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不少人觉得中英文夹杂是一种时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认为,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东山谢氏:这样说话的人多少有些卖弄英语水平的味道。我认为,这些人对中国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
@刚柔v:汉语“乱炖”破坏了中文的语言美,还真有点“硌牙”。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正常说话是为了沟通方便,如果我们随意“乱炖”,对汉语来说就是一种伤害。我们应该好好说话。
@胜平王大头:我们对汉语应该有自信、有感情,更应该有敬畏之心和使用底线。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汉语需要兼容并蓄,但绝不是简单生硬地“乱炖”,我们有义务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水晶小草:对于汉语“乱炖”,我们既不该全盘否定,也不该大力提倡。作为中国人,如果把这种说话方式当成习惯,会对汉语产生伤害。其实,并非每个人的外语水平都很高,随意“乱炖”汉语恐怕连基本的交流都困难了。让大家规范使用汉语,主流媒体应该加强引导。
@万里箐空:我们在说话时偶尔夹杂一些外语无伤大雅,但没有原则地“乱炖”汉语就不妥了,这样不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还容易造成交流障碍,弱化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
@悠然阿朵:在我国首档音乐喜剧综艺秀节目《厉害了,我的歌》中,明星们跨界搭档、颠覆形象,为观众带来喜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视听盛宴。汉语“乱炖”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貌似不伦不类,但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995范四新:汉语“乱炖”其实是部分人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等同为人们的兴趣爱好,只要大家说英语时发音准确就行。我认为,汉语“乱炖”并不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语言,完全可以在非正式场合交流时混用中、英文,只要开心就好!
@小帅哥Peterwang: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语言是一座城市,每个人都应该为建设这座城市添砖加瓦”,希望每个人都能用心感受中文之美,让这座语言之城更加美丽。
【下期话题】
恢复留级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的教育体制,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终身拼命地追赶。而今天的学校教学是一个高速度、高效能的运转过程,其实好多孩子并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这些孩子只是在起步阶段比别人慢一些。因此,我希望能够恢复留级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给这些孩子缓冲时间。”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