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方法。昨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载体,着力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让基层群众真正受益。
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城市,去年,我市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常见慢性病为突破口,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康复回基层,群众最关心的还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只有基层看得了常见病、多发病,群众才能放心到基层就诊。去年,在以常见慢性病为突破口,探索分级诊疗模式中,我市遴选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专业人员146人,组建了焦作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常见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市级专业指导专家组,依靠各专业指导组,对基层开展业务培训,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实现4种常见慢性病在市、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的“同质化”。各县(市)区启动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为突破口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服务基本模式。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让居民签约后可享有健康评估、全程健康管理、优先获取上级医院专科资源等多项优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和服务标准,为签约居民提供有针对性、防治结合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我市还将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各县(市)区将通过加强对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为主的慢性病管理,探索和建立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化管理机制,让更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肩负居民健康管理责任,引导居民实现慢性病自我管理,有效提升患者生命健康水平。并将根据其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做好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慢性病种原则上不少于50个并逐步扩大。同时,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诊疗目录、转诊原则、指征、流程以及用药目录,建立服务接续机制。
在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上,今年我市将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加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覆盖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在农村以县医院为龙头,全面推行县乡村一体化,推动医联体内人、财、物、管理、服务“五统一”,通过构建医联体,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在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方面,我市将进一步按要求加强投入和人才培养,强化内涵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广适宜医疗技术,显著提高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努力打造县域医疗中心,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同时,扎实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县级骨干医师培养和健康扶贫工作,综合提升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让基层群众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