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现太极拳共建共享共发展
让太极文化影响精英阶层
上下联动多方参与 促进太极文化发展
春光无限好 正是练拳时
温县庆州武院 积极备战“一赛一节”
跟着张保忠学太极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下联动多方参与 促进太极文化发展
——访中国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康戈武
作者:本报记者 李瑞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康戈武 本报记者 李瑞雪 摄
 
   

  3月23日12时,在温县举行的太极拳馆建设及布展方案座谈会刚一结束,各路记者纷纷上前,将前来参会的康戈武教授围住,想听听他对太极拳馆建设和太极大师故居重建的看法。

  康戈武教授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原主任,也是中国武术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国武术九段高手。

  “我是太极文化的爱好者,也是太极拳的习练者。这些年我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研究了太极拳发展历史和太极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我国有这样的文化精粹感到十分欣喜。”康戈武教授丝毫不掩饰对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热爱之情。

  康戈武谈道:“再一次来到温县陈家沟,看到不少展现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场馆拔地而起,让前来探访的太极拳爱好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说明温县在太极文化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

  的确,在近几年陈家沟的建设中,温县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方面,太极博物馆、陈氏祖祠等场馆已经落成开放;另一方面,各类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主题活动在该地办得有声有色,太极拳发源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次杨式、武式太极拳馆也要在陈家沟相继落成,体现了各流派太极拳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理念。”康戈武对温县的做法赞赏有加。他说,各流派太极拳一脉同枝,都起源于温县陈家沟村,应该秉持着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理念,相互之间经常切磋交流,加强合作。

  “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需要政府层面提供资金支持加以推进,但真正想要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要靠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所以,各流派太极拳大师在共享太极文化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共建,这样才能让太极文化事业走上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健康之路。”

  就太极大师故居重建工作,康戈武说,场馆建设是推进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把太极拳馆和太极大师故居建设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深入人心,是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和当地的文化名人等共同考量、参与和实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