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怀川大地劲吹文明新风
负责修缮的“相关部门”在哪里?
小区篮球场限时开放引居民不满
“回归”
不能放任“伪养生”误导消费者
这样能学好历史吗?
让“粒粒皆辛苦” 成为每个人终身的回味
涵洞路面“坑人”存安全隐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粒粒皆辛苦” 成为每个人终身的回味
□白靖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四年前,“光盘行动”从线上走到线下;四年后,厉行节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不时出现的刺眼“剩宴”提醒人们,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远非一蹴而就的运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当成为每个人终身的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现实国情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我国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还有一些困难群众徘徊在温饱线上。从这个意义来说,珍惜粮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从“光盘行动”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餐桌消费有了新变化,党政机关宴请、公款吃喝、乡村大摆筵席的现象有所收敛。然而,反观“没有制度约束”的公民个人餐桌行为,浪费却仍然严重。“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饭桌上的中国”餐饮文明却亟待形成。

  遏制餐桌上的浪费,更像是一场每个人与自己的战斗。从大宴会到小餐桌,从街边餐馆到学校食堂,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有“死要面子”的虚荣心作祟,有“眼大口小”的习惯使然,也有“粮食不是自己种的,倒掉不心疼”的普遍心态。正是这样看似“无伤大雅”的小毛病,造成巨大的浪费。

  节约粮食,应当有发自内心的觉醒,也要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引导。各类餐饮场所应形成有力约束,一方面通过标语、海报引导消费者理性点餐,另一方面,可以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光盘有奖、浪费加罚;教育部门也应加强节约主题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少点一个菜、多打一个包”的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不应止于餐桌,每个人都应从“光盘行动”开始,形成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度电的文明生活方式,让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文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