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我市首批获省文物局审批的3家民办博物馆正式挂牌。除此之外,还有约20家民办博物馆正在申请中。
据悉,市文物部门今年将引导、规范和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争取我市每个县(市)区都有一家获省文物局审批的民办博物馆。
由此可见,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我市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然而,我市的民办博物馆在快速成长的春天里仍能感受到阵阵寒意。
从3月10日正式挂牌至今,在短短的20天时间内,位于解放区新华北街百年焦作陈列展览馆内的焦作市树广古家具博物馆已迎来参观者1000余人。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站在自己收藏的精品古典家具前啧啧称赞,该馆馆长刘树广喜从心来。
从1997年起,受其祖父影响,刘树广开始收藏古典红木家具。在随后的20年里,他几乎将所有的收入都用在这方面。现在,在刘树广家中堆放最多的就是红木的老料与新料。
刘树广告诉记者:“这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收藏有300余件古典红木家具的博物馆饱含了我多年的心血。如今,它终于实现了社会价值,我很高兴!可高兴之余,我也很担心,仅凭一己之力,这个博物馆能开多久呢?”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刘树广有许多想法。他想购买一整套古家具维修机器,免费帮助他人修复古家具,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打算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功能,利用图像、音频向参观者介绍古典红木家具的收藏、鉴赏知识;希望深挖每件收藏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价值。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博物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树广说,目前博物馆缺少专业的讲解人员,但培养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对一个刚刚起步的民办博物馆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他希望,市政府能出台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在进一步规范民办博物馆内部管理的同时,从人力、财力上帮助民办博物馆发展壮大。
“我希望与一些热爱文化事业的大型企业合作,将博物馆做大做强,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树广说,“可现在政策条件不成熟。”
与树广古家具博物馆同时间挂牌的还有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和庄村的古州民俗博物馆,该馆馆长和金光有着与刘树广一样的担忧。
古州民俗博物馆现有木雕、牌匾、古家具及石雕四个展区,馆内有展品350余件,展品中半数以上来自我市。
摸着一件件视若珍宝的藏品,和金光说:“为了这些宝贝,我已投入近1000万元,是我的全部积蓄。后期,我对博物馆的发展还有许多想法,可面对庞大的资金压力,我有些胆怯了。”
和金光说:“想做大没资金,不做大又不甘心,现在我真有点为难了。”
和金光与刘树广的担忧,令记者想起了一位焦作民办博物馆的先行者——樊立生。
上世纪90年代,樊立生把辛苦赚来的500多万元连同多年来收藏的价值2000多万元的钟表全部拿出来,建造了一座占地20亩的钟表博物馆,在我市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可在力撑多年后,樊立生的钟表博物馆陷入了困境。
“放弃我是真不舍,可不舍又能怎样?”看着眼前3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钟表,樊立生萌生了让钟表博物馆易主的想法。
事实上,民办博物馆发展难现象并非只在我市出现。近年来,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但均或多或少地停留在登记挂牌、呈现藏品的状态,无法迅速发展壮大。
有人呼吁,民办博物馆应尽快享受“国民待遇”。因为早在2010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民办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如何使其走得更远、办得更好,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许多创办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有专家认为,民办博物馆不能坐等政策,也应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拓宽发展渠道,谋求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