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市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概览》出版
焦作民办博物馆的喜与忧
《武陟县图书馆馆藏 珍贵古籍精粹》出版
博爱竹编:展竹乡美名 盼技艺传承
我市书法家李彬 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云台山重现上巳古风
我市选手获大奖
图片新闻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爱竹编:展竹乡美名 盼技艺传承
本报记者 宁江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民在精美的竹器前拍照。 宁江东 摄
 
   

  3月23日,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月山之春大型电商展销活动在博爱县月山镇电商小街举行。据悉,这次活动除了增设60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怀姜深加工、门帘、澡巾、竹扇、楼梯扶手等特色电商产品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场以博爱竹编为主题的“博爱七贤”特色手工艺争霸赛,以带动、推进竹产业整体发展。

  当日,来自博爱县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的能工巧匠聚集在电商小街,希望在比赛中博得一个好彩头。

  在手工艺争霸赛舞台上,博爱县月山镇牛磨村的两位老人参加了现场编织竹门帘比赛。只见两位老人在板凳前用灵巧的手指将纺锤勾过来、勾过去,快速而富有节奏,动作娴熟。“这两位老人现场编织的是花竹帘。制作时,竹篾用拨筛拨圆染上颜色后,再用五色丝线织成灯笼、蝴蝶、石榴花、葫芦、古钱币等各式各样的图案,一副门帘做好要两到三天。”牛磨村竹编户刘跟平向台下的观众介绍。

  据了解,博爱县分布着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人工竹林,有2000年的竹子种植和500年的竹器加工历史。明清时期,清化竹器被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1914年,竹帘子、嵌花漆面六面凳、竹藤心太师椅等十余种清化竹器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万国商品赛会,赢得好评。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地表水下降,管护措施不力,导致一些竹林荒园,产量下降。同时,在塑料制品等替代产品的冲击下,很多竹农纷纷弃竹改行。

  遭遇同样困境的还有月山镇侯山村的手工竹扇技艺。

  53岁的清化竹扇传承人刘栋梁,将纯手工制作的竹扇带到了现场,扇面上的水墨竹林画与竹扇骨相得益彰。“清化竹扇制作过程繁杂、精细,需要经过选竹、成型、打磨、开线等多道工序。由于销售竹扇利润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制扇技艺,如今村子里做竹扇的就剩我们一家了。”刘栋梁说。

  据介绍,清化竹扇起源于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当地制扇作坊有100多家,几乎家家竹刀响,户户做竹扇。如今,由于制扇利润低,且销路不好,大多数制扇人已转行。为了保护手工制作竹扇的技艺,经多方努力,2009年,刘栋梁制作的清化竹扇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制扇技艺除了保护外,更重要的是传承。现在,我正在编写一本《博爱竹子与工艺》的书,把竹扇的制作技艺都写进书中,让年轻艺人通过这本书,学习制作竹扇的技艺。”刘栋梁说。

  如今,如何使濒临消逝的博爱竹器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需要老艺人转变思想,更需要年轻人传承与发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