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文化超市各种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超市服务网点城乡全覆盖、打造文化超市精品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我市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力推“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这是记者在4月1日举行的全市“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建设汇报会上了解到的。
我市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以来,各县(市)区积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包括文化演出、图书报刊、公益电影、文化培训和文化志愿服务,积极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和“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开展艺术家“进万家、下基层”活动,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文化发展繁荣。
据统计,2016年全市购买公益演出场次680场,总金额412.8万元。全市109个试点村(社区)全面完成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都完成了乡镇文化站的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各乡镇都设置了“百姓文化超市”服务联络点。到2016年年底,全市农村(社区)的“百姓文化超市”服务联络点已经达到500余个。
今年,我市将以“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建设为统领,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百姓文化超市”建设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百姓。
丰富文化资源。各县(市)区将结合本地实际,重新补充和完善各种文化资源,在“百姓文化超市”新网站开设特色板块,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百姓文化超市”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大力拓展文化菜单项目,加快整合体育、科技、农业、法律等部门资源,增加政策咨询、科技培训、技术讲座、岗位信息发布等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纳入“百姓文化超市”平台,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推进设施建设。按照《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要求,今年年底,各县(市)区将完成所辖村(社区)总数40%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确保全市58%以上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建设标准;全市农村(社区)全面设置完成“百姓文化超市”服务联络点,实现服务网点城乡全覆盖。
打造精品亮点。今年我市将把开展“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精品点和精品线路建设作为推进“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将精心打造3个至5个示范点。精品点的选择将以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村或社区为主,重点选择基层文化阵地设施条件较好、功能布局合理、活动载体丰富、“百姓文化超市”综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村或社区。
作好精准服务。今年各县(市)区将把针对特殊群体的精准文化惠民服务作为重点,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做好分众化、精准化配送工作,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公益性文化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普活动,着力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依托“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针对贫困村和山区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按照国家规定的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七个一”建设标准(即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剧舞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2017年年底要实现我市每个贫困村都拥有一个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脱贫。
加强宣传推广。把“百姓文化超市”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实施精准文化惠民的主渠道,下大力气做好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工作。加强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努力提高“百姓文化超市”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将“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山区、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基层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