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第十七中学以构建先进校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师生立德修身,启智开慧,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日前,该校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2016年度文明学校称号,该校学生何承阳也被评为河南省2016年度文明学生,这是该校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取得的又一成绩。
近年来,该校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需求、升学压力、家长期望和教育理想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打造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双赢的成功案例。同时,学校不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把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该校领导班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狠抓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持和发扬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教师队伍精良、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等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实施优质教育的力度,全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学校打造成为倡导文明、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该校坚持先做人再成才,抓习惯养成,以自主管理为核心,围绕“责任、奉献、感恩、宽容”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和习惯养成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让课堂成为传播文明的阵地。长期以来,该校在为教师成长搭建有效平台、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位教师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让课堂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文明的主阵地。比如:教师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们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上,渗透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内容。正是有了课堂教学中对文明建设的渗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合作意识都得到增强,文明意识已经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拓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保持文明建设持续性。该校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实现升学与育人自身的统一,让德、智、体、美四育共同发展。为了拓展学生多元化文明成长渠道,该校组建学生社团、成立校委会、设置志愿者服务队伍,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有存在感。根据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向性,该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为准则,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原则和要求,建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充分发挥学校处室、年级组、团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法制大讲堂”等主题活动,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该校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校园进行布局调整,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如今,该校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该校在校园走廊等区域设置文化橱窗、读书角等,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文明建设等内容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同时,还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展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班级文化建设也成为该校展示文明建设成果的另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