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严重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该病具有高发生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市中医院内七科副主任冯文涛告诉记者,中风就是西医所称的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通俗地说,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其主要症状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大小便失禁或不通、抽搐等。长期以来,中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老年病,近年来,中风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三四十岁的中风患者屡见不鲜。由于中风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致残和死亡风险,因此,中风患者一定要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因复杂,大多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等内因以及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外因所致。中风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肾、肝、脾等器官密切相关。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则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上,按脑髓神机受损的程度与有无神志昏蒙,中风一般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按临床表现及其所属风、痰、火、瘀、虚的病理不同而分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瘀阻络、肾精亏损、痰热内闭清窍五型,其中气虚血瘀和肝阳上亢两型最为常见。
冯文涛说,关于中风,我国历代医籍记载颇多,为后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有效方法和药方。因此,临床上用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治疗时,中医医生往往结合中风患者的病类、病期及症状等特点,采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平肝熄风、清化痰热、通腑化痰、益气活血、育阴熄风、醒神开窍、回阳固脱等方法辨证治疗。
据冯文涛介绍,在临床上,他们从虚实和分型两方面入手,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疗法为一体的辨证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根据中风的分型为患者开具传统中药方剂,而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头皮针治疗、低频电刺激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这样既突出了中医治疗特色,又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医学的新技术,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