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山阳区创新城市大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者,不走寻常路
推进营销创新 谋求更高平台
武陟植树造林春潮涌
举行清明“感恩黄河·寻根拜祖”活动
今日看点
南水北调档案征集在行动
解放区政府与焦作中旅银行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者,不走寻常路
——多氟多侯红军创新创业团队的创新印迹
作者:本报记者 孙国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开栏的话

  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创新发展年”,这对于“学深杭、促创新”,对于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具有重大意义。本报自今日起,特别推出《创新路上 我市首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风采》栏目,报道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典型事迹,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借鉴作用,敬请关注。

  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工业强基工程等10个国家级项目,实现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晶体六氟磷酸锂、集成电路制造关键材料电子级氢氟酸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功能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

  创新者,不走寻常路。提起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个蜚声业界的创新创业团队,就不得不提其领军人物、总经理侯红军。侯红军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兼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通过自主创新,侯红军团队引领多氟多由氟化工产业向新能源产业成功转型,为企业打造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有侯红军创新创业团队助力,多氟多就像一个实力超强的竞走选手一样,一旦起步,便不再停歇,一路向前超常规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氟化工领域的领跑者,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创新最多、产品质量最好的无机氟化工企业。目前,多氟多无机氟化工系列产品综合产能为每年30万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其中,冰晶石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氟化铝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六氟磷酸锂产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1992年,侯红军从衡阳工学院毕业后,供职于核工业部下属的一家氟化铀生产企业。铀矿采选专业出身的侯红军,从一线工人干起,之后当上班组长、工艺员。1995年,他应聘到我市冰晶石厂,先后担任厂长助理、项目办主任等职,1998年任总工程师。1999年,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侯红军任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

  2006年,多氟多公司董事长李世江随团到日本访问。一位老专家告诉他,有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叫六氟磷酸锂,是氟化工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每吨价格高达100万元,生产技术为日本企业垄断,我国完全依靠进口。位卑未敢忘忧国。老专家的一番话,让多氟多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李世江的倾力支持下,历经多年攻关,侯红军创业创新团队研发的六氟磷酸锂从2克、2公斤、2吨、20吨到现在全面生产,并首创了以工业无水氟化氢、工业碳酸锂制备晶体六氟磷酸锂的新型原料路线,规模达到了全球第一,产品质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六氟磷酸锂打破了国外垄断,结束了我国锂电池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制造成本,对我国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民族工业争了光。该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战略新兴产业专项和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共申报专利30项,获得授权专利22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4项。

  侯红军笃志创新,带领技术人员在氟化工领域取得了多项石破天惊的重大技术突破。其中,氟硅酸钠法生产冰晶石以全新的生产工艺实现了磷肥副产品的废物利用,晶体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领先时代的战略眼光,助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电子级氢氟酸是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材料之一,而国内用的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主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情况,侯红军团队以工业无水氢氟酸为原料,以新工艺自主研发电子级氢氟酸,产品纯度达到了十亿分之一的PPT级别。这一技术工艺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我国高品质电子级氢氟酸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工信部列为重点产业振兴专项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经历了5年的探求与前行,多氟多已经接近芯片行业的大门。

  从成功研发六氟磷酸锂,到突破电子级氢氟酸产品的技术壁垒,侯红军带领多氟多所走过的道路呈现出这样的轨迹——从传统氟化盐行业向新能源氟工业转型、从基础化工行业向电子氟化工的高端产业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在创新中嬗变,他带领多氟多正向着技术尖端化、产品国际化的“中国创造”时代大步迈进。

  侯红军长期致力于氟化盐行业的科技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包括HF生产工艺技改项目,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技术项目,无水氟化铝、无水氟化钙、六氟磷酸锂项目等,主持开发了干法冰晶石、粒状冰晶石、氟化镁、氟硼酸钾、氟钛酸钾等一系列氟化盐产品。其中,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技术属国内首创,该项目2002年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无水氟化铝工艺在2010年环保部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中被列为环境友好工艺进行推广;六氟磷酸锂用于锂电池的电解液,可替代进口,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风险、高附加值产品,它的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对这个产品的垄断,为中国争了光。

  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侯红军团队用自己的六氟磷酸锂生产电解液,用自己的电解液配套生产锂电池,再通过锂电池的良好性能,反过来推广六氟磷酸锂,建立了高水平的锂电池及其原材料研究开发体系。在此基础上,多氟多将动力锂电池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研制开发了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2016年,在侯红军团队的引领下,多氟多年产3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配套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发中心、制造中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获得2亿元国开发展基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和中原经济区新能源汽车摇篮工程。氟化工起家的多氟多正成为最具发展潜力、最富有想象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成为中原大地熠熠生辉的规模化高科技明星企业。

  侯红军注重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每年科技研发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3%,对科技研发人员实行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制,对取得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公司科技研发机构健全,拥有独立的氟化学研究所、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托,他主持修订了冰晶石、氢氟酸、无水氟化氢、氟化铝4项国家标准,制作了冰晶石和氟化铝国家标准样品,代表我国主持修订了冰晶石和氟化铝X荧光仪器分析方法国际标准,为我国氟化工和世界氟化工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使公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的梦,从美丽化工梦做起。侯红军说,延续创新基因,手持创新利剑,多氟多有新能源,还有新能源汽车梦,画出产业链条路线图,绘就志存高远的发展梦,助力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侯红军创新创业团队档案

  项目核心成员6名,分别为侯红军、薛旭金、于贺华、刘海霞、贾棉、薛峰峰,平均年龄40岁。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打破市场垄断,首创了一条新的原料路线,在晶体六氟磷酸锂成套工艺技术、原材料纯化、专用装备开发、废弃物梯级高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这一项目的实施,结束了我国锂电池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促进了氟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为我国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我国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团队自主研发的电子级氢氟酸达到UPSS级别,叩开了芯片行业大门,成为企业响当当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红利 如何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话语权。

  经济转型的支点,还在于技术创新。俗话说,退潮时方能发现谁在裸泳。这句话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最能说明哪些产业和企业更具生命力、更具发展潜力。传统产业靠什么转型升级?侯红军创新创业团队的回答是:只有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发展的“牛鼻子”,奋发有为,才能收获创新红利。

  侯红军团队创新创业的真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以高质化、高端化为目标,以打破垄断、替代进口为己任,为推动氟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一项目的实施,结束了我国锂电池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促进了氟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为我国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我国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筑牢工业强市根基,真正让工业在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进程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是企业界的共识。关键该咋干?当务之急是要向侯红军创新创业团队那样,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紧抓科技、模式、管理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模式创新、强化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百亿元企业,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积极贡献。

  上图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红军。

  董少华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