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档案
顾益康,男,1947年10月生,曾任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正厅级),现为浙江省委兼职讲师团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三农”问题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具有理论前瞻性的新观点,是国内在农经理论与“三农”学科领域颇有造诣的学术带头人。
重要论断
●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乡村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复兴之路怎么走?就是走新兴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因为只有把城乡关系处理好,城乡经济才能发展好。城乡是生态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消费共同体,城乡居民的消费谁都离不开谁。如果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定要研究城乡关系。改革让农民重新获得了自主权,农民富裕了,中国就发展了。
●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潜力在哪里?潜力就在农村,潜力就在农业,潜力就在农民。
●农村养猪、养牛、养鸡,都不如养上海人合算。当然,这个养和那个养不一样,这是养生、养老。这就是农村的出路,这就是美丽经济。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顾益康认为,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城乡关系的变革演进史。城乡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是否顺畅的决定性因素。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全面改善民生、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顾益康说,要以城乡居民共享平等发展机会为目标,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筹划,把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有效整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整体推进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机制,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促共进、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一是在发展战略上,要彻底摈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急于求成的国家工业化赶超战略和过度牺牲“三农”利益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改变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发展次序,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二是在发展体制上,要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打破影响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的一切体制障碍,彻底清除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系列束缚“三农”发展的不公平制度,赋予农民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的新体制。
三是在发展机制上,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奉献城市的单向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引导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务工经商农民向市民转变,让转移就业的农民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者和成果享受者,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互促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四是在发展目标上,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努力使农业像工业一样兴旺发达、农村像城市一样文明进步、农民像市民一样富裕幸福。
美丽乡村建设的浙江实践
顾益康说,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十二五”时期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创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浙江在湖州安吉、杭州临安、衢州江山、金华磐安等地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幸福乡村”“生态家园”等建设载体,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浙江省委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的总导向,全面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
顾益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有机统一起来,将农村打造成村村秀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城乡居民民共享现代文明。
所谓“宜居”,就是要通过连片开发乡村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旧村庄改造成农民适宜居住、喜爱居住、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农村新社区,真正成为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
所谓“宜业”,就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创业环境,配套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使农村成为能够满足农民增收致富要求的平台,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致富。
所谓“宜游”,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精美、农家菜肴鲜美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乡村民宿游、古镇古村游、民族风情游等乡村生态旅游业,使人们在美丽乡村里感悟生态之美和人文魅力,使农民在发展旅游业中增收致富。
顾益康说,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做了五件事。
一是协调推进中心村、中心镇建设,努力彰显科学布局之美。该省以中心村、中心镇为人口集聚的主要载体,统筹城乡规划,把中心镇培育成为现代田园小城市,把中心村建设成为农村居民的美丽家园和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形成绿色城镇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的建设格局。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彰显农业产业的实力。该省按照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相结合的思路,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比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家乐,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等。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彰显村容整洁之美。该省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要求,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为重点,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四是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努力彰显农民在“三农”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该省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总战略,充分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全民创业促充分就业,以能人创业促农民就业增收,想方设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彰显乡风文明的和谐之美。该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倡导文明健康新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升级
顾益康说,浙江要以城乡空间更加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土特色风貌更加彰显、乡村新型业态更加丰富、农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五个方面为建设方向,重点在共建、共营、共享美丽乡村上取得新突破,奏响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三部曲。
一是奏响建设美丽乡村进行曲。该省不满足于从一处美到一片美,而是努力做到村村美和全域美,提升所有村庄的“颜值”。从精品村的数量和质量上来讲,该省要实现精品村数量和质量的新飞跃,要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形成美丽村庄、美丽小镇、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美丽水道相得益彰的景观带。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上来讲,该省要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的价值,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弘扬村庄优秀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提升村庄文化的软实力。
二是奏响经营美丽乡村交响曲。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依托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把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美丽经济成为生态富民的大产业。该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多层次的民宿经济作为总课题,全力推进农业、林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乡互联互通的消费投资和创业就业,吸引更多的市民和工商企业到美丽乡村投资创业和消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三是奏响共享美丽乡村圆舞曲。该省从干部到群众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论断,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把绿水青山作为城乡居民共享的资源,不仅要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而且要使美丽乡村变成城里人休闲养生、养老的好去处,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理想,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乡村复兴。 (本报记者张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