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凭什么赢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只能拿品质说话。
一说到定价权,许多人就以为是那些执行业牛耳的大公司需要操心的事。其实不然,小公司也可以有定价权。在闽北武夷山市有一家公司,规模不算大,产业也传统——竹加工。这种资源性企业,在当地有数百家。然而,在这个行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关门倒闭的情况下,这家公司业绩却年年增长,去年纳税300多万元;更可贵的是,产品出口日本,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上,2008年以来,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00%。
是产品技术含量特别高吗?其实也不是,公司生产的不过是用来串肉的竹签。小小一竹签,为啥这么牛?答案只有两个字:品质。
竹签生产技术门槛低,品质能高到哪里去?2008年之前,这家公司的老板江益民也这么想。那一年,他正碰到发展瓶颈,呼啦啦一堆同行杀入这个领域,搞起了价格战。最后还是日本客户一席话让他警悟:“在我们那里,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品质,其次是技术,最后才是价格。为什么你们却总是先谈价格呢?”
“先品质,后价格”,让这家小公司找到了上升空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小企业凭什么赢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只能拿品质说话。用心做好品质管理,即便没有多么前沿、复杂的技术,也总是能面向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对于难以靠规模取胜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这种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和创新实践中,甚至要比技术上的先进来得更加重要。用心改进每一个生产环节,用好产品实现好价格,赢得市场定价权和发展主动权,不仅对小企业而言是可行选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