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国学风吹进校园
人生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 记博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马冬生
作者: 本报记者 焦 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马冬生。 (本报资料照片)
 
   

  两岸猿声是听不见了,万重山挡住岁月的轻舟;我也不知道我将流落到黄河的哪道湾;苍茫尘世,只剩下一节骨骼气壮山河。

  这是马冬生的诗——《黄河的桨》里的最后几句。初读他的诗,就被他诗中的那种真挚、炽热的感情所震撼。虽已读罢,但诗中的句子还激荡在心里,挥之不去。记者不禁在想,能把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写得如此荡气回肠的人,他的诗歌之路必然别样精彩。

  4月2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马冬生,他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理事、博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博爱县松林小学语文教师。

  对于马冬生来说,爱上写诗是一个偶然。1985年9月,马冬生来到焦作师专读书。当时,他班上的一个同学写的诗在校广播站广播了,这个同学也成了大家争相羡慕的对象。从小就对写作有着特殊情感的马冬生心底也燃起了写诗的小火苗。

  “一开始我想写诗,纯粹就是想被校广播站广播。”马冬生说,“但在写诗的过程中,我渐渐爱上了它,爱上了这种思想与灵魂碰撞的美妙感。”

  1987年12月3日,马冬生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天,他的诗《飘飞的雪》在《焦作日报》上发表了,这是他经历了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的打击和绝望后的一次新生,也激励着他在写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88年,马冬生从焦作师专毕业,回到博爱县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教书期间,他结识了博爱县的著名诗人郜希贤——一个他诗歌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闲暇时,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诗、改诗或是结伴参加焦作举行的诗歌活动。在郜希贤身上,马冬生看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认真,也看到了他的坚守与执着,这也成为马冬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两年后,马冬生开始了《家在黄河边》组诗的写作。在这之前,他的诗路很广,各种题材的诗都能信手拈来,但随着诗歌写作的不断深入,马冬生的想法变了。一个诗人,不管写了再多的诗,最终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根,而诗人脚下的这片土地才是永远“采”不完的“金矿”。此后,乡土诗成了他写作的重点和方向。

  当《家在黄河边》组诗的一部分诗歌在《诗神》《星星诗刊》《北京文学》《新世纪文学选刊》以及日本文学杂志《火锅子》上刊登后,焦作诗坛轰动了,马冬生的名字被迅速传播。诗人巴曼说:“语言沉稳中带着大气,有灵动感,让读者能够嗅到黄河岸边的气息,值得一读与借鉴。”而著名诗人森子则评论他的这组诗凝集着泥土和词句的力量。

  2002年8月,马冬生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燃烧的雪》,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为他的诗集作序,对他的那些意象纯美、语言洁净的乡土诗,给予赞赏。诗集出版后,马冬生经过思索,放缓了写作的脚步,走进一段漫长的沉淀期。

  之后,马冬生又爱上了参加各类诗歌大赛。鹳雀楼诗歌文化节、曹植诗歌奖、“和美长兴·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他参加诗歌大赛乐此不疲,获得大大小小奖项近300个,成了中国诗坛“获奖专业户”。“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这是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对他的一首获奖小诗的称赞。谈到热衷参加诗歌大赛,马冬生说:“参加诗赛、诗会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进行诗歌的切磋和交流,对我也是一种提升。”

  在一次参加鹳雀楼诗歌文化节的过程中,马冬生发现不仅整个文化节的氛围浓厚、场面壮观,还有很多著名诗人也纷纷亮相。“诗歌文化节不仅是诗歌的盛宴,还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而焦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像韩愈、李商隐这样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如果也能举办这样的诗歌文化节,对提升焦作城市形象、展示怀川文化大有裨益。”马冬生言辞恳切。

  诗心千万里。所谓诗人,其实就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耐心与守护,而马冬生就是这样的人,用自己内心的坚守,不断诉说着对诗歌的片片深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