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洛阳等8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的通知》,我市成为首批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城市之一。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我市将从哪些方面推进内贸流通改革工作,推进的思路和重点是什么?试点对焦作有何推动作用?近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对3月30日出台的《焦作市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内贸流通领域迎来转型升级契机
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影响着经济运行速度、效益和质量。该负责人表示,这次试点为期一年,省政府鼓励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省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这次先行先试的机会,有利于我市建立高效有序的内贸流通市场,激发经济活力。
《方案》明确指出,我市将以创新国内贸易流通发展方式为突破口,积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传统流通方式创新、业态创新,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破难题、探新路,力求在建设城乡一体及社区贸易的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体系、内贸流通信用体系、城乡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探索加快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
在推动流通业O2O模式创新中,我市将以技术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融合、优势互补,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网络零售企业拓展线下功能,整合协同商品、平台、物流、服务、技术全方位的资源,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之路,实现“互联网+流通”的模式创新;推动有条件的商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商业企业,激发我市流通业发展新的活力。
构建流通领域创新发展新生态
我市将积极探索创建一批环境友好、保障健全、服务完善的电商应用示范模式,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和范围;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重点,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互联网+流通”全面发展,建立和培育促进区域商贸流通新业态;培育一批集网络购物、商品代收、智能终端配送、家庭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内贸流通服务网点,打造功能相对集成、空间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贸流通综合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商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搭建城市便民行政服务平台
在便民为民服务上,我市将加快推进“市民之窗”行政便民自助服务平台项目,搭建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行政自助服务、社会自助服务、家政服务于一体的行政便民自助服务平台;以“亲民、利民、便民”和塑造“市民身边的政府”、打通行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通家政服务一网通为目标,按照创新行政审批体制和推进行政服务、家政服务网络化的思路,建设社区化、自助式、跨部门、综合性的行政便民服务终端网络。
推动农村三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我市将依托博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和孟州市农村淘宝试点县建设,加快聚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种养殖大户主体,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生产、养殖、分销、结算等方面创出新机制;鼓励企业整合现有农村商业自营店,在中心镇和行政村分别建立服务站、服务点,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打通“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点设施建设
我市将以解放区、山阳区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工程为基础,优化和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合理配置超市、大众化餐饮店、医保定点药店、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点、电商配送服务点、社区智能快递柜等必备性消费服务设施;建设相关终端设备、设施,如网购自提设备、云柜、取件、终端销售服务设备以及与银行合作的社区金融服务设备、区域一卡通等。为进一步方便居民消费,打通区域内贸流通的最后一程,各级商务部门还将引导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建设面向农村的综合型商贸服务中心,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活跃,适时推进城乡共同配送试点工作,通过构建高效、绿色、便捷的城乡共同配送物流服务网络,在焦作市域范围内形成“枢纽引领、环城集配、终端便利”的城市共同配送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