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心换心得民心
全市扬尘污染防治会召开
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组莅焦
确保按时完成 “小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
习近平同特朗普开始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王召乡便民服务获民赞
西南王村齐心奔向小康路
2016年度焦作市新闻奖(报纸类)一等奖获奖名单
让爱心和善良不孤单
“红袖标”巡防保平安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心换心得民心
——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接一版①)“这样的补偿政策,这样的征迁过程我们心服口服。”该村村民郑德亮仔细研究了房屋征迁补偿安置公开书后,全家一致同意,按时签订了征迁协议。

  该村征迁工作开展以来,从市直驻村工作队、区指挥部到村两委,在与群众的具体洽谈中,没有一个暗箱操作,没有一个乱开口子,没有一个私下许愿。由于整个征迁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群众真正体验到:早签协议,早搬空,早得实惠;迟签协议,迟搬空,捞不到好处。

  解民忧,用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征迁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能否站在群众的利益,换位思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市直驻村工作队和区指挥部人员坚持一户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征迁工作。对于病人、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众过渡难问题,他们与村两委一起在该村原花卉市场地块上搭建了15个临时板房,用于群众过渡;对于党员户、公职户,除广泛张贴区指挥部制作的《致征迁户中的共产党员和公职户的一封信》外,还将公开信送至他们手中,让群众监督其言行,促进征迁。

  驻该村工作队人员责任分工,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等,“包签协议、包搬迁、包拆除、包过渡安置、包回访、包稳定、包搬进新居”。

  3月中旬,离实现“大头落地、和谐征迁”的目标还有半个月时间,东于村征迁工作进入攻坚期、瓶颈期,剩余未签协议户情况各异,家庭纠纷集中爆发,该村多年来遗留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种情况,市直驻村工作队和区指挥部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打乱原有区分包单位牵头的5个责任小组,调整为由村两委干部牵头的8个攻坚小组,充分发挥村两委主体作用。8个村委各自从剩余户中挑选“熟悉”户,市、区(包括街道)两级工作队人员分组协同配合,逐个解决问题,和谐攻坚。

  为推进征迁,该村工作人员还分别建立了4个台账,通过台账销号来推进征迁工作。一是工作台账。将每天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由督导组每天督导,并在每晚的例会上进行通报。二是问题台账。将工作人员入户发现的问题梳理出来,交东于村两委研究解决,并在每天例会上说明解决了哪几个问题,方便工作队员有针对性地入户开展工作。三是计划台账。由每一个分包单位根据时间节点安排,自我加压,列出各自的计划进度表,上报驻村区指挥部办公室,驻村区指挥部办公室在每一个节点进行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进行表扬,对超期未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四是分类台账。将征迁户根据不同类型,分别建立公职户台账、困难户台账、党员户台账,并视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政策宣传和入户动迁。

  集民智,求得群众支持最大公约数

  “绿化大工程,拆迁困难重。破旧立新绘憧憬,党干应先行。先拆不求赞,只盼早完成,待到赏花踏绿时,笑舞步轻盈。”

  这是年已八旬的该村老党员张治聪为此次征迁工作专门写的诗词《卜算子——绿化带拆迁》。这名老党员在征迁工作中不仅自己主动签了协议,还动员亲戚、邻居尽快签订协议,成为一名默默奉献的义务征迁工作者。

  “郑跃进、张治聪、张本有、律兰梅、马保银……”这是记者在区驻村指挥部所在地的房屋墙壁上看到的一组用红纸书写的名单,上面写的是一个个带头征迁的党员干部的名字,一共有22名。

  3月16日是东于村退休老教师苗文莲95岁生日,家里的儿孙们想为老人搞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宴会。当得知自己的房子要动迁时,苗文莲老人深明大义,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决定提前到3月11日过自己的生日,让家里人集中精力整理家具,做好搬迁准备工作。

  党员干部带头征迁,促进了群众征迁。81岁的王秀芬老人给已故老伴过“三周年”前,看到党员干部纷纷签订征迁协议后,她再也坐不住了,提前给老伴过了“三周年”,如今她的房屋已顺利实现了征迁。

  为取得群众支持,该村两委组成两个工作队每天入户与群众交谈、交心。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一支由村民小组长组成。他们在征迁中强化群众观念,引导被征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家住东于村的46岁村民赵长松孤身一人生活,他的住房也在此次搬迁范围内,刚开始他打定主意,没有住房说啥也不搬迁。可征迁工作一开始,他在村里第一个签订了征迁协议,第一个动用大型机械拆除了自己的房屋。有人问他思想咋转变的?他说:“咱住的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土瓦房,一听说房子要搬迁,心里有点舍不得。今年春节前,驻村工作人员、村两委来人慰问咱,不仅给咱送来了米、面、油和慰问金,还和咱坐在一起拉家常,征求咱对征迁工作的看法和意见,给咱讲征迁安置方面的优惠政策,打开了咱的心结,旧的不拆、新的不来,村里一动迁,咱就第一个带头签订搬迁协议、第一个带头拆除了房子,如今在妹妹家里临时居住,等新的安置房建成后,咱就可以搬进新房子住了。”

  利民生,真情服务亲情征迁

  记者在东于村采访,这里流传着一个个关于驻村工作队员的故事。

  驻村区指挥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增顺术后一周,就返回征迁一线,常常忍着疼痛奔波在安置房建设工地、征迁户家里。

  驻村市直工作队队长、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杨道华的岳母去世,他顾不上回家祭拜,次日依然出现在全市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会现场。

  驻村区工作队队员、区财政局副局长张德江坚持每天提前到岗,梳理当天工作,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有一天21时开例会之前,他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后来驻村工作队领导了解到,他的岳父和他的母亲都在医院住院,他既要做群众工作,保证任务完成,又要挤出时间照顾老人。

  队员姚海波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征迁户需要打煤球,他就帮助打,需要搬煤球,他就帮着搬。有一位征迁户在没有签订协议之前,先开始搬家,而且搬的地方道路狭窄,他就借当地群众的小推车,一车一车帮助其往过渡房里送东西,终于感动了征迁户,很快签订了协议。

  驻该村工作队队员中流行着“三千万”精神,即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推进征迁工作。自绿化带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市、区、街道、村全体工作队队员递交决心书,并在驻村市直工作队带领下,在拆除现场庄严宣誓:“听党的话,服务群众,团结奋进,克难攻坚,贡献再贡献!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

  把拆迁户当作自己的家人。他们帮助危重病人协调救护车搬家,帮助特殊困难户解决过渡房,解决征迁户搬家车辆通行、安置房建设施工建筑材料供应不足等难题,积极主动为征迁户搬家具物品……他们的付出换来了群众的回报,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驻村市直工作队员陈便青和征迁群众交上了朋友,征迁户、退休老教师王金荣说:“搬走了见你一次就难了,咱们合个影,留个纪念吧。”征迁户郑永良的爱人对陈便青说:“闺女,我搬走了,你可要去花卉市场看我呀!”

  通过征迁,驻村工作队员人人成为“百事帮”干部,他们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用真情和亲情让百姓在征迁中得到照顾和利益,化解了一个个征迁户心头的“死结”,实现了东于村征迁工作的和谐、高效。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