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本报一篇《五岁女盼爷病好 希望能去幼儿园》的报道,让山阳区中星街道冯河村的小女孩果果和新东幼儿园园长顾艳萍两个之前毫无关联的人产生关系,并成就一段“爱心和善良”的佳话。果果的家庭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在顾艳萍的资助下,在新东幼儿园度过了一年快乐的时光。
“予人温暖,己亦温暖;予人以关怀,己亦得之关怀。”不可否认,这则关于“爱心和善良”的故事,并没有媒体所报道的慈善样本那样引人入胜,但正是这样触手可及的慈善,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给人以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变得美丽和丰润。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事,没有张扬铺排,却能让人铭记于心;无须渲染夸张,却能使人感动不已,小果果的故事就是如此。曾几何时,当“扶不扶”成为摆在每一个公民面前的“未知数”时;当我们的爱心被亵渎而发出人与人之间“以邻为壑”的感慨时,我们所处的社会的道德程度、文明程度让人忧心。然而,当“全城吃面”“全城买花”“全城找耳蜗”等不断上演,当面对遭遇灾难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无数人用抱团取暖的微公益方式布施爱心时,估计很多人都会为之感动,并坚信有爱心的力量在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需要温暖的力量,文明的进步需要爱心的润泽。在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征途中,我们需要诸如顾艳萍这样芸芸众生的爱心细流。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让爱心和善良不孤单,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的顾艳萍出现,写就更多微慈善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