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第一招:创新机制,破解推进难。该区将城市改造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三年改造提升计划,以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坚持拆旧建新齐头并进,实行“六统一保”政策(统一资源、统一测算、统一规划、统一征迁、统一建设、统一安置、政府保底),成立了“一委一组一办一中心两公司”(山阳区投融资委员会、山阳区城市改造领导小组、山阳区城市改造办公室、山阳区土地收储服务中心、山阳区城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焦作弘正置业公司),做大原有投资公司,鼓励引导各类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第二招:创新途径,破解融资难。该区加强与银行的对接,加快设立城中村改造基金步伐,确保信用额度足、资金利率低、使用灵活的金融资金尽快到位,保障城中村改造、南水北调提升区、中原路、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工程按计划推进。目前,该区苏蔺水厂征迁工作已完成,科艺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山阳实业公司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省财政PPP项目库,南水北调绿化带及综合提升区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新一轮城市改造开发在融资的支撑下,已全面启动,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第三招:创新举措,破解安置难。该区以创新思维和举措破解安置房建设难题,有针对性地招大商、招好商、招强商,确定央企、名企,以“投资+施工总承包”方式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群众安置用房,强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同时,该区还围绕解决征迁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研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前为群众就业创业找政策、搭平台、谋出路,让群众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致富有门道。目前,该区恩村一街、定和村、墙南村等安置房正在加紧建设。
服务创新为发展“强筋”
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的管理员更是服务员。
“我们要打造全省最优的政务环境。”李建超明确要求,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行政有界、服务无边”的理念,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政府的服务效率,换企业的发展效益。
同时,该区进一步优化整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做大山阳城区投资发展公司、焦作山阳投资公司资产总量,有效提升融资能力;建立科技经费“拨改投”“拨改奖”机制,加快科技三项经费转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认真落实创新券、贷款贴息等政策,研究细化支持科技创新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措施,为企业创新、群众创业提供保障;按照积极推进、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搭建“一带一路”综合性服务平台,组织化工、水泥等国内饱和产业,利用“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
该区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对接中关村在线、奥宇国家级孵化器等电商项目,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重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成为焦作的人才中心和创新中心。
为进一步增添发展后劲,该区成立了企业家协会,开展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预期好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和文化旅游业项目,优化全区产业结构;落实“四个一”项目分包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成、发展好。
目前,该区远大未来城三期等1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怀庆府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内已入驻知名电子商务企业41家,涵盖多种业态,初步实现了“创业平台—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市开展的“学深杭、促创新”活动中,该区勠力前行、久久为功不断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也必将为该区打造“三区两带”促进“三转两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山阳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