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现养生要领悟练拳“五层面”
温县积极推进“一赛一节”准备工作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 于4月底举行
朱天才进高校教授太极拳
温县太极拳武术行业管理服务办法 正式出台
何美华:义务授拳 传递健康
跟着张保忠学太极剑(三十六)
申昌明进社区教授太极拳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绍均:
实现养生要领悟练拳“五层面”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张绍均正在练拳。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太极拳经典《十三势行功歌》中说:延年益寿不老春。由此可见,“延年益寿不老春”是太极拳养生的重要目标和用意所在。近日,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对此提出疑问:如何才能有效实现这个目标呢?

  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市优秀武术名师、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张绍均就此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张绍均结合多年潜心研究和习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从“练体、养气、养心、启智、修德”五个层面作了论述。

  “所谓练体,就是通过习练太极拳改善体质,增强体能。练体,要注意合乎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生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张绍均说,习练太极拳时要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所习练动作的要领,注意避免损伤,特别是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练拳过程中多做单式训练,结合柔韧性、耐力、平衡性、协调性等基本功训练。通过习练太极拳,使骨骼、肌肉、韧带等得到全面有效的锻炼,同时要把握好单次的运动量和日运动总量,避免过度疲劳。

  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实践都非常注重对“气”的涵养,认为“气为血之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绍均说,养气是太极拳养生的重要内容,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出身于中医世家,对养气尤其重视。“太极拳所说的气,并不等同于呼吸之气,而是包括流布于丹田经络、长养五脏六腑及保持生命健康旺盛的宗气、元气、真气和正气。习练太极拳,一定要以自然为准则,做到‘式正气从’,即动作规范,呼吸自然顺畅,自然而然,不要刻意,也不要意念过重,更不能憋气弩气,以免横气填胸。”张绍均说,练太极拳应该明白“太极乃养气之功,非运气之法”。

  谈到太极拳养心,张绍均表示,这里主要指的是通过练拳,达到心理调节、心态调整。太极拳是在意识意念支配下的运动,强调“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心要静”。所以,太极拳养生一定要做到静心安泰、心理平衡、心态平和、乐观豁达,不能争强斗狠、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也不能五心不定、消极懈怠、漫不经心。

  从张绍均的言谈中,记者了解到太极拳作为文化拳、哲学拳、智慧拳,还应注意智慧的开发和培养,即启智。在他看来,人生在世,除了身心健康,还离不开人生智慧。太极拳养生,要善于从虚实阴阳变化规律中,不断领悟和升华对人生事业进退得失的理解和把握,力争做到中正安舒、不贪不欠、进退从容、顺遂自然,以太极智慧滋养美好生命。

  张绍均表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厚德载物,传统武学强调习武先习德,“德厚一分技高一筹”。所以,修德是太极拳习练和养生的重要内容。习武不习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他进而举例说,和式太极拳认为“理技相合、太极真谛”,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更认为“拳非私品,唯德者居之”。所以,道德健康,本身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养生,不能只在技艺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品德修养,养浩然之气,弘扬天地正能量,严格意义上讲,只有道德健康,人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张绍均说。

  名师档案:

  张绍均,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优秀武术名师,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和有禄大师弟子理事会秘书长,市和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华夏文化促进会太极文化专委会筹备组成员、市太极拳与中医养生研究课题专家组第四组组长。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答疑解惑。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