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婷婷
山阳区国税局征管科技科科长薛峰,近17年来埋头苦干,以对责任的敬畏之心,走出了人生经历的踏实之路;以吃苦耐劳、用心做事的行为,彰显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精神;以公而忘私、不计得失的人格,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和员工的尊敬。
2000年10月,薛峰经过考试进入国税系统,到市国税局信息中心工作。2001年1月,他被调到博爱县国税局。当时,他主要负责金税工程和ctais系统上线,白天设置参数、调试设备,晚上在一线测试运行,每天加班到深夜。因不慎扭伤一只脚,他就瘸着腿一拐一拐从楼上走到楼下,从大厅走到各个科室和营业所,忍着筋腱撕裂的疼痛,整整当了3个多月的“铁拐李”。忙起来一两个月不能回家,熬夜成为正常生活。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拼搏,这两项工程都顺利上线。他被博爱县国税局领导和同志们誉为“拼命三郎”,200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并作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全省各地作巡回演讲。
“责任比天大”是薛峰常说的一句话。短短5个字,道出了他对责任的敬畏之心。“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2002年10月,他被调到山阳区国税局。2003年至2009年,他连续多次被抽调参加市国税局的软件项目开发工作。无论是阵地攻坚,还是与软件供应工程师合作,他都吃苦在前、实干在先,提前完成自身承担的任务,做到了良好沟通和无缝对接。在2006年综合应用系统会战中,他与团队战友配合作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
检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不仅要看他做几个项目、工程做得如何,更要看他日常工作做得如何。作为一名科技技术保障者,他承担着山阳区国税局100多台设备维护和支持职责,担负着业务正常运行的重担。从上班开机到班后数据拷贝存放,从科室技术支持到一线网点实地指导,他每天像上紧发条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着,不管是哪个部门有需求,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周到细致的技术服务,每年最少纠正数百甚至上千次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数据错误,确保了系统高质量运行。
2014年12月,金税三期工程要上线。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薛峰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拼了命也要尽快完成金税三期工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山阳区国税局金税三期顺利上线。
2016年3月,营改增全面启动。面对山阳区地税局传递的近3000条数据,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这时候,薛峰主动承担任务,牵头来做数据接受、确认汇总、信息录入指导等基础工作。他先制订方案,再作讲解,接着就是夜以继日地抢时间工作。白天,他和领导、同事实地调查;晚上,他挑灯夜战,汇总白天的数据。50个日日夜夜,每一条数据都见证了他辛勤的劳动。发烧,就吃两片药;肌肉撕裂,就打上腰封;腰疼得站不直,就弯着腰工作。伤病不是休息的理由,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吹响了营改增工作的集结号。
为了神圣的“责任”二字,他付出了很多艰辛,舍弃了很多自我,无怨无悔。他说,创造国税的更好明天,是他永远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