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帆)日前,记者从沁阳市图书馆获悉,该图书馆自2月4日试开放以来,共接待来馆读者33400余人、图书外借16542册、办理读者借书证2317张。
据该图书馆馆长王立栋介绍,图书馆馆藏图书和各种报刊共计12万册,其中包括文学类书刊5万册、自然和社科类书刊2.5万册、地方文献和文史资料类6000册、报纸合订本2万册。另外,该图书馆报刊阅览室订阅有200余种报刊,可以满足各种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电子阅览室有电子文献资源1.5万余种,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网上资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该图书馆为公益性图书馆,有五个亮点:一是综合借阅室和少儿借阅室配置了RFID自助借还书机、目录检索机等设备,读者可在借还书机上自助办理借还书手续,既节省了读者办理借还书手续的时间,又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对馆藏图书进行整理、分类、编目数据录入,对7万余册流通图书进行了数字转换,采用最新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实现了馆藏书目数据数字化。读者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图书馆网站检索平台或微信公众号,检索书目数据和个人借阅情况等信息。三是在接待大厅和少儿阅览室摆放了电子书借阅机和少儿电子书点读机,只要扫描书籍的二维码,正版图书的电子版就会完整下载到手机上,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四是从去年9月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各类地方文献资料,共征集地方志、乡村志、党史、年鉴、家谱和地方名人的著作、传记、回忆录、声像资料以及各类照片、金石拓片、书画作品、账本、地契等反映沁阳本地特色的图文实物资料3000多件。同时,还增设了地方文献阅览室,既为读者提供馆藏历史文献、古籍的阅览服务和查询服务,又为研究沁阳的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囤积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五是增设了多功能报告厅,用于举办各类公益讲座、专题报告、学术交流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阵地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