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我曾多次到访大山里的高窑河村寻古。深入探究了高窑河两座清代石头楼院的历史渊源,对这个感恩故事感佩不已,游意未尽。使我第一次知道了隐藏在山旮旯里的窄门村,还有个精美绝伦、典雅古朴的清末石头楼院。便按村妇所言,到窄门村寻古。可惜房主人大门紧锁,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遗憾。在百花争艳,万木吐翠之时,我邀几个文友,再次到窄门村寻古探幽。经过旌旗猎猎的影视城,路过神秘兮兮的怪坡园,翻越景色旖旎的红砂岭,一路北上,直奔窄门村。汽车穿梭在雄伟挺拔、庄严肃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山花烂漫,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芳草萋萋,郁郁葱葱的春色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心旌荡漾。一片片粉里透红的桃花,把满目青山装扮得绚丽多姿。春风吹拂,花瓣散落,莺啼柳梢,山客悠闲,正是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如画诗境!山道崎岖,峰回路转。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向东立着一个“赵庄”的路牌,便是通往窄门村的去处。赵庄下辖高窑河、麦秸河、窄门等9个自然村,所辖12平方公里的山区,是一方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一片血与火燃烧过的土地。这块壮丽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抗战初期,日寇逼迫怀府名士、山阳贤士、一代宗师许邦彦担任敌伪维持会会长,许老拒聘伪职,隐匿赵庄,教书育人。其弟子为纪念许老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便在山石上刻了中华魂和碑文,留得身后名。抗战影片《地雷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赵庄,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大多是赵庄村民兵原型,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石雷,开展地雷战,炸得日寇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电影里赵庄、高家庄、马家河之类的地名,就是现在的赵庄、高窑河、麦秸河,赵庄村堪称抗日名村!
到了窄门村,拾级而上,穿越木牌坊,举目远眺,四面环山的窄门小山村依稀可见,季节性河流闫河横贯谷底。沿石径而下,置身窄门盆地,群山环绕,天空湛蓝,云卷云舒,青山逶迤,山色旖旎,奇花异木,野藤缠绕,莺啼燕舞,山峦和鸣……风景这边独好!好一处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这里是植物的世界、花卉的海洋,生长着众多国家保护的名贵树种和鲜为人知的奇花异草。一棵巨大的流苏树树冠开满了洁白的花朵,如白雪覆盖,芳香四溢,清丽宜人。流苏树又称牛筋子、四月雪,是金桂的砖木,和桂花嫁接,堪称千年牛筋万年桂,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一片片的山地黄花,是迎春花之后的金雀花盛开的花朵,如展翅欲飞的金雀,满树金英,微风吹拂,摇摇欲坠,甚为悦目。金雀花炒鸡蛋为山林姣香,花香袭人,得到众多食客赞誉。悬崖峭壁上兀立着一棵棵挺拔苍劲的柏树,人们称之为崖柏。崖柏生命力极强,凭借大风吹进石缝一棵柏籽,或飞鸟口衔一棵柏籽丢落石缝,柏籽便发芽生根,撑破石缝,昂扬向上,咬定青山,立根岩中。崖柏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天长成参天大树,表现了不屈的精神,和西域大漠的胡杨何等相似,一个生长在无土的石缝里,一个生长在无水的沙漠上,神奇,壮哉!近年来,许多崖柏爱好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攀爬悬崖,挖掘枯死的崖柏,制作各类工艺把件。这是崖柏木质坚硬、暗香四溢、千年不朽的魅力所在。石径尽头,巨石夹岸对出,中间形成狭窄的石缝,犹如一堵石门锁苍龙于闫河谷底,奇特的地理特征,恰似门形,窄门村由此得名。此门也是窄门村民走出大山的唯一出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险要之塞。穿过石门,到了窄门村,直奔那座仰慕已久的石头楼院。花甲之年的房主人李爱国正好在家,热情接待并介绍了该院的历史渊源:清朝末年,其曾祖父为国家功臣,荣归故里,建造了这座楼院,现归堂兄弟9人共同继承。窄门村的人全部姓李,以前有100多口人,现在多数移居外迁,现仅有几十口老人,故土难离,留守家园,他们过着亦耕亦牧的安逸生活。窄门村偏居一隅,闭塞深山,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李家大院坐西朝东,北屋为主房即堂屋,为三孔石拱窑洞;东、西厢房及南屋临街房,为两层石头楼房,楼梯在室内。房屋全部为石头砌成,不见一砖一瓦。院内天井有20平方米,系标准的传统四合院民居。
堂屋东西门与正门对称,也为石拱形,雕刻工艺,比正门粗糙多了,做工构造,比正门简单多了。三孔窑洞虽各取屋门,室内却互相贯通,便于生活起居。一块块长方石,衔接得天衣无缝。几块两米长的巨石,对称垒砌,蔚为壮观。青石墙壁,被烟火熏得黑黑的。堂屋门东面墙壁上为一个石龛,是供奉佛像神灵的地方。半圆形花纹石拱顶,拱顶下一块半圆石头上,雕刻着一个大大的寿桃。粗略计算,将房屋展开的周长×高×0.5米约等于500立方米的青石。在没有炸药和现代化吊运起重设备的清末,1立方米青石,从一钎一钎起石,到一锤一锤锻石、一凿一凿铣石,精工细雕,垒砌上墙,天衣无缝,须耗15个工时,盖好这座石楼院得用7500个工时。为大山里先民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能工巧匠精湛的技术深深感佩!青石外墙,风吹雨打,变成褐色,岁月洗尽铅华,历史远离繁华。我不禁猜想,100多年前的李家大院,一定人声鼎沸,鸿儒满堂。堂屋前一株摇曳的蔷薇,似乎在诉说着大院昔日的辉煌!仿佛在解答世人未知的谜底!走出大院,徜徉在窄门村仅有的一条街上,走近卖山货的山民,买上几斤核桃、鸡蛋、野菜……算是对厚道实在的山民作微薄贡献吧!走在回去的山道上我想:窄门村不正是五柳先生笔下,东篱采菊、西窗赏月、南依青山、北绕绿水的世外桃源吗?李家大院,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诗书品茗香,不正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追寻的美好悠闲去处吗?窄门村将会成为人们梦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