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面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趋势,日前,市农业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提前施药防控,适时组织大面积统一喷药,预防赤霉病暴发流行,最大限度减轻病害损失,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从全国情况看,据农业部专家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继续呈大流行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近2亿亩次,防控形势十分严峻。4月初,省、市植保部门也相继拉响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警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田间监测,重点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技术,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市农业专家刘国栋说,据调查,今年我市麦区田间菌源分布广、数量大,小麦品种抗病性差,赤霉病菌孢子释放期正好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如遇连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会偏重流行。这种小麦病害不仅会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而且因不能食用导致不能收购,会带来经济损失。
当前我市小麦正处在孕穗期,正是预防小麦赤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刘国栋说,根据多年防治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时间是抽齐穗或5%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此病大流行可能性极高,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还要选准药剂,轮换用药,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功效,全方位阻止病害蔓延。同时,要掌握好农药剂量,喷药时如能加入天达有机硅效果更好。
刘国栋建议农民朋友要把握重点,坚持一喷多效。他说,小麦赤霉病发生期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防治蚜虫、白粉病、红蜘蛛、麦叶蜂等重大病虫害,其综合防治配方是:一亩地用3%的都巧50毫升、2.5%的联苯菊酯50毫升、5%的吡虫啉40毫升、天达2116壮苗灵5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