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璐)餐饮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在外就餐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近年来,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分类监管,积极推进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量化分级等级动态评定5431家,量化率100%。全市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餐饮单位1749家,其中实施视频技术的703家、采用透明玻璃的479家、开展厨房开放日活动的330家、实行阳光公示的237家,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持续提升我市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我市将通过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着力在落实餐饮服务开办方主体责任、推进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加强餐饮业监管,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在落实餐饮服务开办方主体责任方面,今年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着力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加强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饮具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理等全程防控,促进餐饮业提升发展。
同时,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完善量化分级和风险分级管理,强化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及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民工食堂、网络订餐等食品安全监管。
去年我市开展了农村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共检查农村餐饮单位5681家次,约谈餐饮单位负责人207家次,指导农村集体聚餐活动1264起,培养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1880人,培训1494人。今年,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全面落实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和分类指导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厨师的规范化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我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强力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年底“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率,全市学校食堂达到30%,大中型社会餐饮服务单位达到20%,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服务单位达到30%,同时加大对餐饮食品小经营店、小摊贩的监管力度。
据介绍,“明厨亮灶”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的一项利民工程,即让消费者坐在饭店大厅或包间,就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或大屏幕将后厨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也就是通过对关键场所和关键环节的展示,让消费者把每盘菜“背后的故事”了解得真真切切,把每道工序流程尽收眼底,既督促餐饮单位加强自律,也鼓励他律,使餐饮单位全面接受消费者监督,主动保障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