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中站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坚持以‘一赛一节’为主线,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题,深入开展‘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加快推进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休闲产业区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工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先导区、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区、生态文明美丽新城区。”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话语坚定。
王付举说,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关键是用会议精神指导工作、谋划工作、创新工作。要突出工业转型,打造新型工业示范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企业。大力实施“126”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围绕建设千亿级产业集聚区这一目标,着力打造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的两大产业集群,建设六大专业园区,提升工业经济核心支撑力。大力实施“363”培优育强工程,力争3年内培育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中小企业群体30家。大力实施“9368”项目投资计划,排定项目90余个,总投资3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0个,预计年内竣工投产工业项目19个,可新增销售收入77.5亿元、利税21.3亿元。学习杭州“四转”经验,以企业上市为抓手,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
要突出改革创新,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坚持跳出中站看中站,高扬创新大旗,打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中站版。壮大创新主体,指导企业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实体经济“互联网+”计划,建立研发平台,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积极争取和推进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激活创新动力,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激励政策、培育产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政策、引进和支持金融业态发展的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汇聚创新人才,树立“不惜一切抢人才”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主导产业+人才+团队”“龙头企业+人才+团队”模式,实现借智借力发展。
要突出三产发展,打造区域物流商贸中心区。推动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完成铁路专用线和集装箱改造,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仓储基地和物流金融示范园,规划建设钛白粉及涂料、轮胎集散销售等工业品交易专业市场群体。推动金融业态集聚发展,启动建设瑞丰金融一条街,引进财务管理、私募基金、风投、证券、保险等机构入驻。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规划建设北朱村民俗文化村、十二会和赵庄红色旅游村,发展历史文化游;发挥百年矿区、百年工业品牌优势,发展工业科技游;依托城市近郊优势,发展田园体验游;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加快建设龙翔山国际山水养生旅游度假区、北业特色小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电商经济创新发展,打造全省青年“双创”基地。
要突出城乡一体,打造生态文明美丽新城区。坚持以产带城、以城兴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强城市承载力、凝聚力。完成纬六路、经五路工程,启动实施怡光路、中南路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构建“七横七纵”道路框架,敷设雨污水、供热、燃气等管网45公里以上。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重点推进特色商业区中心区域700亩土地规划、开发和项目招商,加快推进和美三期、和祥两个安置小区,完成东冯封、西冯封整村搬迁,启动李封一、二、三村等城中村改造,力争年内转移农村人口2.6万人。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廊道、城市游园体系建设,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建设生态花园城区。借鉴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和孟州“老家莫沟”模式,规划宜居乡村10个、美好乡村5个,打造北朱村古民居特色小镇、北业赵庄民俗风情小镇。围绕硬件、队伍、经费保障、制度机制建设,实施教育、养老、卫生、平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统筹规划,统筹建设,提升保障水平,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委带领我们赴杭州、深圳专题学习,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以昂扬向上的新姿态,立大志,创大业,实现新作为。”王付举充满信心地说,中站区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理念,担当尽责,实干至上,小事大干、大事细干、难事巧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主要指标在全省总量进位次、增速争一流、人均居前列,为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让焦作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贡献中站力量。
中站区项目建设 2016年成绩单
【数据】
2016年,重点实施“83512”投资计划,总投资290亿元的8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76%;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0.1%。
【举措】
开展重点项目“百日竞赛”活动。着力解决困扰项目建设的前期手续、征地、拆迁、建设、资金、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8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1亿元,占全年完成投资总数的25%,推进落地开工项目47个,共为企业办理备案手续6件,协调解决各项问题40余个。
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下发文件明确项目入驻评审、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完善领导分包、周例会、月通报、季观摩、年考评、督导等各项制度,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