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贵屯村中保存大量清代民居,从清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其中清代中期的院落和建筑保存最多,是河南省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群之一。大部分院落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单体建筑多为楼阁式,建筑特色与山西晋商建造的民居非常相似。该村民居建筑群对研究我国北方民居的布局、建筑手法、装饰方法和建筑民俗习惯等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一部分消失。保护迫在眉睫。”近日,记者在贵屯村采访时,市文物局专家赵德才说。
贵屯村位于博爱县城东约2公里处,属柏山镇管辖。该村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200米,面积120万平方米,人口9000余口。整个村落坐北面南,四周地势平坦。在村主干街道两旁和胡同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古代民居建筑院落和单体建筑。这些古民居饱经沧桑,历尽劫难,依然挺立,实属难得。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河南省清代民居的活化石,它无声地再现当时的建筑理念和文化传承。
据赵德才介绍,贵屯村有五条主要街道,每条街道都有古民居分布,其中以五街保存最多、最为集中。五街古民居整体建筑风貌尚存,沿街两边高低错落的古民居,在灰色调的衬托下,显得古朴典雅。
贵屯村古民居的建筑时代,因年代久远,地方志上没有记载。但赵德才对这些建筑大梁上的墨书进行认真的辨识,在几座建筑上辨认出年代记载。最早的为康熙十五年,其他大多为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建筑。贵屯村古民居经历3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有12个院落200余间房屋。贵屯村古民居的建筑时代从清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有些建筑的构件和建筑手法还保留有明代以前的特点,如鼓镜式柱础石;墙体砌砖有明显的不岔分现象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贵屯村现存清代民居主体院落平面布局及建筑进深的不同,可划分为三进院、二进院和一进院(四合院)多种形式。三进院落中,以赵复礼、赵大茂两家保存得最好。
贵屯古民居的特色,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军事防御功能明显。村里的四合院比较封闭且具有极佳的防御效果。村中现存的古民居,基本属于砖(石)木框架结构,墙体均为双面砌墙,看似结构不牢固,可墙体内的立柱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故许多建筑虽然经历几个世纪的风雨、多次地震等,却挺立不倒。这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得到了千百年的验证。省文物局领导考察后,对赵复礼故居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可以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