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乡是位于孟州市西北部丘陵地区的省定贫困乡,该乡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种植,打开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
4月11日,正值鲜花盛开的季节,槐树乡道路两侧、梯田里、沟壑间,随处可见的油用牡丹争相绽放,成了孟州市西北部陵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槐树乡耕地分布零散、干旱贫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产值低、效益差,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绊脚石。”槐树乡党委委员耿红力说,正是因为油用牡丹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高寒、喜荫凉、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槐树乡开始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种植。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槐树乡不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2013年春,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了解到油用牡丹不仅适合在丘陵地区种植,而且牡丹籽、牡丹花、牡丹根经济效益可观,专门组织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种植大户到洛阳、山东菏泽、山西绛县等地,深入牡丹种植基地、油品加工企业、中药材市场,详细了解油用牡丹发展状况,认真学习油用牡丹高产种植管理技术,吃透了油用牡丹产品市场行情。
考察学习归来,槐树乡按照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乡政府出台了油用牡丹发展规划,将其作为精准扶贫、转优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来抓,成立了4家油用牡丹合作社,建立起连接企业与农户的购销模式,从油用牡丹的种苗供应、推广种植到技术培训、产品回收,全程参与,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先后组织20批1500余户牡丹种植意向户,再次赴山西绛县考察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种植油用牡丹的积极性。
2013年秋,槐树乡燕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天领率先带领该村群众,尝试种植了几十亩油用牡丹,并且逐年扩大种植规模。“油用牡丹全身是宝,花瓣可以做茶,果荚可以育苗,籽粒可以榨油,丹皮可以入药,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种植,已把油用牡丹定为精准扶贫项目,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陈天领说,燕沟村种植的近300亩油用牡丹已进入丰产期,今年每亩预计可收益4000元以上。
看到了种植油用牡丹的经济效益后,槐树乡汤庙、耿沟、焦庄等村群众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油用牡丹。焦庄村共有耕地面积600亩,已推广种植油用牡丹300余亩。去年,该村先期种植的120亩油用牡丹已产生了每亩2000元的经济效益,今年预计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元。根据油用牡丹喜阴凉的特点,该村群众还尝试性在油用牡丹地里套种了核桃树,去年每亩核桃的经济效益也达到了1000元。
“金花银花比不上自家的牡丹花!”如今,通过种植油用牡丹脱贫致富已成为槐树乡群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