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璐)4月26日是第十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发现的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且多为恶性疟。该中心提醒,从国外疟疾高发区回国者,请主动进行登记体检,治疗疟疾专用药品免费。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目前主要发生在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疟疾主要症状有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等。
据了解,我市是历史上疟疾严重流行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防治,已经多年没有本地病例发生。然而,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每年到非洲、东南亚等高疟区从事经贸、援助、劳务和旅游的人员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
输入性疟疾中80%以上为恶性疟。恶性疟是4种疟疾类型中最为凶险的一种,一般潜伏期为1周至2周,发作周期为36小时至48小时,有时发作无规律可持续高热,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重症病例,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为此,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从国外疟疾高发区回国者,要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村卫生室、乡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告知劳务输入国家名称、本人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以便保持联系。
如出现发冷、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到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医检查。不要随意服用自备的抗疟药品;这些药品如果保存不当失效或过期,服用后会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发病后要注意防蚊灭蚊,防止继发病例的发生。一旦确诊患上疟疾,疟疾治疗专用药品免费。
如何预防疟疾?该负责人介绍,外出前应先到当地疾控中心咨询,了解将要去的地方是否为疟疾流行区。如果是流行区,应掌握疟疾防治知识,提高自身防病能力。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期间,务必使用蚊帐防蚊或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驱杀蚊虫,以防蚊虫叮咬感染疟疾。
如果出现发冷、发热以及乏力、头痛、四肢酸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防止将恶性疟误认为感冒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确诊为疟疾后,要及时服用青蒿素类抗疟药,服药一定要全程、足量。如果服药不规范使体内疟原虫不能彻底杀灭,就有可能再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