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学科竞赛不是判断一所中学办学成绩的唯一指标,但可以从重要层面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
2016年7月,在第三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市外国语中学学生刘子祯摘得金奖桂冠,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北京大学2017年保送生资格。至此,我市学生在中国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学生凭借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获得北京大学保送生资格,这在我市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了解,2014年中招考试,刘子祯以400多分的成绩考入市外国语中学,如今获得北京大学2017年保送生资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生源质量较为薄弱的市外国语中学为何能走出一位北大学子?记者日前走进校园一探究竟。
“这得益于学校对我的严格管理,得益于学校专业的信息学奥赛老师对我的培养。”刘子祯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信息、物理、生物、英语等学科竞赛工作,以竞赛铸品牌、以竞赛提质量、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培养特优生,实现了学科竞赛新突破,为学生走进名校开辟了绿色通道。该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组成的学科竞赛领导小组,任命信息技术教师岳卫华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工作。此外,该校还设有专业的信息学奥赛教练团队以及信息学奥赛专用教室,学生可在成熟的信息学奥赛培训模式下,赛出水平,圆梦名校。
为打造特色的信息学教学品牌,该校设定专项计划成立奥赛班,招收信息学特长生。高一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奥赛培训,同时带领学生在各种竞赛中成长。另外,该校还多次组织学生、教师到先进的奥赛省市学习,不断丰富比赛经验。
由于该校突出的学科竞赛成绩,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中国学科竞赛500强高中颁奖盛典中,该校获得河南省最佳学校奖、最佳校长奖,岳卫华获得全国优秀竞赛教练员奖。
提起岳卫华,不得不说信息学奥赛。2006年,岳卫华敏锐地看到了IT技术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影响,本着一颗为学生寻找新的突破口、为学校拓宽冲击名校之路的责任心,她做了一生中最勇敢的决定:组建外国语中学信息学奥赛队。那年11月,岳卫华第一次带队参加NOIP(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学生就获得了一等奖。那时,岳卫华深深地意识到,信息学奥赛不仅可以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素质,还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升学平台。
“信息学奥赛综合了计算机、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各门功课、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前沿科学的新知识要保持高度敏感的搜寻及处理能力。”岳卫华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学生出成绩,老师须先有水平。”
多年来,岳卫华在教学上勤于钻研,大胆创新,坚持广泛搜集信息学奥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内容和训练计划,适应不断变化的考试要求,利用多年带队参赛的积累与沉淀,她编写出自己的信息学奥赛教材,建立自己的信息学奥赛题库,还将用了多年的pascal语言改为先进的C++语言,效果立竿见影,不断有学生入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如今,该校专业的信息学奥赛教练团队和成熟的信息学竞赛培养机制,为莘莘学子铺就了信息学奥赛的金光大道,为最终圆梦名校插上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