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马拉松长跑协会代表队 摘得团体冠军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感悟爱情的真谛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本报新媒体微矩阵:主流媒体影响力凸现
热衷“制造”脱贫经验是虚浮之风在作怪
无人传承的“打火夹”
高铁高价饭不能听之任之
“连环套”
治“烧荒”不能只靠拉横幅、贴标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悟爱情的真谛
——本报新媒体中心组织网友游览“中国爱情第一村”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原文钊 实习生 聂 鑫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网友系上寓意平安幸福的红丝带。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摄
 
   

  4月23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本报新媒体中心联合青龙峡风景区组织10名网友携心爱之人,来到位于青龙峡风景区内的“中国爱情第一村”——陪嫁妆村,在青山绿水之间,倾听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共同感悟爱情的真谛。

  9时许,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网友们乘坐的观光大巴缓缓停在陪嫁妆村村口,大家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依次下车,开始了一天的旅途。

  “这里景色秀美、空气清新、建筑古朴,而且还流传着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令人心旷神怡!”走进陪嫁妆村,网友@离别的笙箫不禁感叹道。

  陪嫁妆村里的石房子大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工艺考究。古人就近从山上抬回青石,打磨得方方正正,缝隙用石灰、毛发、米汤等合成的泥浆填充严实,雕刻上鸽子、鸳鸯等,寓意吉祥如意。一间房子,三个人建造的话,需花上一个月的时间,石头作为一种原始的建筑材料,防寒隔热,冬暖夏凉。

  陪嫁妆村村头有着一大片象征着爱情的榔榆林,最大的一棵直径4.5米,高17米,有1800岁了。走进这片美丽的榔榆林,景区工作人员为网友们分发了寓意平安幸福的红丝带,网友们纷纷和心爱的人一起,将红丝带系在榔榆树上,并许下美好的愿望。

  走出榔榆林,沿着观光步道一路而下,网友们来到望亲亭,相传这里是高员外的女儿寄托对家人思念之情的地方。站在亭中极目远眺,只见山间云雾缭绕,绿植郁郁葱葱,犹如仙境一般。

  沿着观光步道来到青龙峡谷底,网友们顺着清澈的溪流向峡谷深处走去,一路欣赏美景、一路涉水嬉戏,并在形态各异的瀑布前、水潭旁亲密合影留念。

  在参加此次活动的网友中,一对年近六十的夫妇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他们的体力比不上年轻人,但是他们相互搀扶走完了全程。一路上,这对夫妻的脸上始终流露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行,为幸福生活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