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马拉松长跑协会代表队 摘得团体冠军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微新闻公布
感悟爱情的真谛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本报新媒体微矩阵:主流媒体影响力凸现
热衷“制造”脱贫经验是虚浮之风在作怪
无人传承的“打火夹”
高铁高价饭不能听之任之
“连环套”
治“烧荒”不能只靠拉横幅、贴标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烧荒”不能只靠拉横幅、贴标语
□张倵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谷雨时节,作物新种,东北地区陆续开始春耕。笔者在田间地头采访时,经常可以看到路边悬挂的禁止焚烧秸秆的条幅和标语,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辽宁省近期通报批评上百个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火点责任人被问责近300人次。治“烧荒”不能只靠宣传,还得出实招。

  “烧荒”是我国不少地方农村的传统,秸秆被付之一炬,是最经济也最简便的方式。有农民不理解:“祖祖辈辈都是种地前‘烧荒’,为啥到如今‘烧荒’就污染环境了?”另外,基层政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管住千家万户的农民,力有不逮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被重视。从各部委、省区市到县乡,每逢秸秆焚烧季,都会重申政策严防死守,从政府通知到田间标语,屡见不鲜,但结果是“烧荒”顽疾如故。治本还需出实招,不妨依靠科技创新合理疏解农民需求,真正使农民做到从不敢烧到不想烧的转变。

  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和现状来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不失为一个妙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从目前各地的秸秆综合利用实践来看,秸秆气化、发电、做生活用具材料等多种循环利用途径是行得通的。如何使这些技术进一步完善、普及、推广,还需政府、科研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努力攻关。

  治理秸秆焚烧、“烧荒”等行为,还应理顺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关系。要合理分担治理成本,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农民有了动力,才会自觉参与其中,禁烧才会有实效。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