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深杭 促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产+科技:梦里水乡崛起新绍兴
记者手记
黄酒小镇续写经典传奇
打造袜艺小镇的“智造硅谷”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绍兴经验之智慧小镇篇
文产+科技:梦里水乡崛起新绍兴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游客身着古装在绍兴兰亭公园参与节目互动。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祭祀大禹大典。
  (绍兴日报社友情提供)
  ➡兰亭文化节上,书家各显神通。
  (绍兴日报社友情提供)
  ⬅黄酒酿造师在酿造黄酒。 (绍兴日报社友情提供)
  古朴典雅的绍兴水乡小镇——东浦镇。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绍兴水乡——柯桥小镇。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核心提示

  绍兴市有黄酒小镇、e游小镇、环保小镇等众多产业特色小镇,这些小镇大多具有历史自然形成的特色文化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绍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人文景观、旅游等层面的开发上,而是对各类小镇改造上档升级,每一个小镇必须形成一项与自己匹配的产业,这些产业依托智能科技平台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了智慧型特色小镇,基本具备了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支撑,一个特色产业、居住环境与自然、人文生态融合的新型江南水乡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同时,该市以这些小镇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紧盯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经济、通用航空等领航型新兴产业,努力引进生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引领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端优势项目。

  王羲之的兰亭序、大禹治水的故事和大禹陵、鲁迅故居以及鲁迅笔下的鲁镇、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并流传于世的著名爱情诗篇《钗头凤》等都诞生于绍兴。

  而今,黄酒小镇、袜艺小镇、e游小镇等蓬勃兴起,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迅猛崛起。像诸暨袜艺小镇生产的袜子每年达250多亿双,占全国产量的70%,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清代童岳荐在《调鼎记》中云:“越州所属八县,山、会、肖、诸、余、上、新、嵊,独山、会之酒,遍行天下,名曰‘绍兴’,水使然也。”当你独坐绍兴古桥下、潺潺流水边品尝一壶醇香鲜爽的绍兴老黄酒时,不能不为绍兴厚重的历史文化所陶醉,不能不为绍兴近几年来的巨变而深深感叹!

  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包容,为绍兴这座文化历史名城赋予了新的内涵。

  A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着力打造智慧小镇

  一双普通的袜子能和高科技挂上边?在许多人眼中,不就是经过纺织加工,销售给顾客就行了吗!其实不然,小小袜内有乾坤。

  在袜艺小镇,诸暨市创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完成了一项滑雪袜的设计。这双特别的袜子在脚脖子口处有个小方袋子,这是专门放置加热电池的。有了它,就可以保证运动员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不被冻伤。一个创意,拉升利润上百倍。“这样一双运动袜子的利润,抵过500双普通袜子。”该公司80后董事长陈仁勇自豪地说。

  正是有了像陈仁勇这样的年轻人的“艺”+“智”,崭新的袜艺小镇才能破茧成蝶。

  在绍兴市,许多特色小镇已经上升为智慧小镇,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生命力较强。绍兴市是构建特色小镇较早的城市,因为历史文化形成很早,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像兰亭镇、大唐镇以及后来建设的鲁镇等,都为绍兴市打造特色小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走进绍兴市,古越历史文化无处不在。沿街门店、饭店宾馆的结构、招牌都融入了古越文化的元素。绍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智慧小镇,为区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载体。“特色小镇是我们推进产业转型的主战场和主抓手。”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指出。袜艺小镇、酷玩小镇、e游小镇、越剧小镇、航空小镇等风生水起。黄酒小镇的开发,让东浦小镇成为绍兴古城一张“金名片”,以产业为主的湖塘片区,集聚黄酒生产基地,引领黄酒产业潮流。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该市33个市级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产业空间提升的同时,还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及留学归国人员投资创业。

  “空间上的集聚,意味着内涵上的延伸拓展,这样的特色小镇才能真正成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重要功能平台。”绍兴市发改委主任傅陆平说。

  据了解,目前,绍兴黄酒小镇、官渡创意小镇、湿地风情小镇、富盛抹茶小镇等省、市特色小镇相继落地,成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的新平台。

  B

  以各类节会为依托,创新提升城市能级

  3月30日,第三十三届兰亭书法节暨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开幕式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当天上午,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启动仪式、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及“兰亭七子”颁奖仪式、《兰亭的故事》海外巡展启动仪式、绍兴古城研学旅游合作签约仪式、故宫博物院书画考级点授牌仪式等同时举行。开幕式上进行了“兰亭七子”现场挥毫、百人现场书法表演、吟诵《兰亭集序》、合唱《兰亭颂》、晋圣开笔仪式、书艺交流及曲水流觞活动等,让人们再次领略了古越文化的精髓和书法之乡的魅力。

  伴随着热烈的摇滚,上海大学生沈一和他的几名同学在一番痛饮之后,醉倒在梅龙湖畔。“人生难得几回醉!黄酒、绍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是2016年绍兴市举办黄酒节时的一个镜头。这次黄酒节+摇滚,一场叫“迷笛”的盛会,打通了古与今,融合了静与闹,链接了古城与时尚。据统计,仅仅两天时间,就有8万人次参与,其中4万多是外地的年轻人。

  什么样的节会,才是成功的节会?绍兴市多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兴、人气聚、百姓乐。

  多年来,绍兴市通过举办各种节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绍兴,吸引更多的本地市民参与进来,让参与者有获得感,让产业借机得到提升,这已成为绍兴市做大做响节会活动品牌的题中要义。

  但是,面对这块金灿灿的节会“奶酪”,绍兴市仍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形成了明确的思路:让专业的文创公司来唱主角,政府部门指导配合,让绍兴老祖宗留下的黄酒、越剧、书法、珍珠、丝绸、香榧等宝贵资源,成为传统文化弘扬中的元素,让文化、城市、产业能够融通和跨界。

  据了解,去年,绍兴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确定了“10+200”的节会活动目标:去年全年组织开展了10场“文化+产业”的重点活动,推动举办了200余场参与式、体验式的文旅活动。比如,市场化运作的迷笛音乐节,2天网络的点播人次超160万,这是该市文化旅游业的市场裂变项目;又如首届全球越剧嘉年华活动,来自11个国家、16个国内城市、11所高校的业余越剧社团的近千人集聚绍兴,助推了越剧艺术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C

  以特色小镇为依托,促进文产融合发展

  “‘十三五’开局之年,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市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总体得到稳步发展,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增长10%以上。”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加顺说。

  绍兴市打造特色小镇、智慧小镇始终与文化产业、提升城市能级紧密联系起来,去年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突破常规打造特色小镇的思维,赋予了特色小镇较强的生命力。一是抓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确立了全市域的“310”发展战略和古城的“511”发展计划,并修订了有关政策意见,尤其注重“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着重建设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10条精品特色游线。二是抓项目,进一步落实载体。主要是推动139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去年完成投资120亿元,重中之重是推进东方山水、迎恩门风情水街等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并加大了古城、兰亭等项目对外招商力度。三是抓营销,进一步扩大影响。去年,绍兴市适应互联网时代以及旅游市场的变化,积极探索了市场营销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注重智慧营销、全城营销和节会营销的有机结合,策划了一系列的市内外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绍兴文化旅游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出台了“文化旅游发展53条”“促进绍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做大做强了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信息经济等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各种节会的举办,都为提升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和科技含量搭建了平台。

  “平台的打造和集聚,拓展的是产业空间,提升的是创新力。”绍兴市委党校教授杨宏翔认为,依托这些平台做深文章,引进生成一批高端优势项目,这正是绍兴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路子。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