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书记进村后,为群众的致富忙前忙后,四处联系,引进手工加工项目。她还走村串户,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意,现在驻村帮扶工作已全面铺开。”4月19日,修武县郇封镇十里铺村党支部副书记崔爱玲开心地告诉记者。
崔爱玲称赞的“张书记”是新调整过来的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张灵霞。今年年初,修武县在开展2016年度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实绩考核过程中,邀请村民当考官,10名因帮扶不作为、群众不满意的驻村第一书记被调整。
百姓满意度是了解民心民意的“温度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为,百姓心中有“位”,百姓满意度也会步步高;无作为的将被问责或调整。
据修武县2016年度民心导向评议结果显示,与2015年度相比,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整体工作非常满意率也由88.91%提高到98.01%。其中,对“党的建设”一项的非常满意率高达99.65%,在10个单项工作评价中拔得头筹。
这主要是修武县委坚持民心导向理念结出的硕果。3年多来,修武县委作为修武改革发展的“一线指挥部”,常怀“赶考”心理,积极探索建立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让百姓享受更多的获得感。
从解决民之难入手,修武通过县、乡、村三级社情民意网络,收集百姓反映的难题隐患和建议,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全县大会,反馈解决情况,确保实现件件有回声、有着落。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收集9批382条难题隐患,已经解决293条,直接受益群众19.6万人次。其中,部分建议和问题作为民生实事,还被写进修武县政府工作报告,使政府决策更精准、更贴民心。
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制度落实的同时,修武县创新无止境,仅基层干部“暖心制度”一项,就不断创新,暖心范围变大,从干部扩展到企业家、家长。其中,由县级层面主导实施的家长“暖心工程”,在全国尚属首家。
党委主导、社团自治并举,在推进家长“暖心工程”中,修武县以家长为纽带,以小家庭撬动大社会,进一步凝聚正能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大繁荣、大发展。(崔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