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治理,完善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施策,以超常规、突破性举措,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紧紧围绕工业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尾气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重污染天气管控等七大污染治理提升工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订工作方案,健全治理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强力实施攻坚,严格责任落实,确保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该县始终把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放在优于经济发展的地位,坚持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全面加强污染防治,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削减总量,优化存量,遏制增量;通过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县域主导产业由原来的造纸、食品加工等调整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装备制造和医疗健康产业,致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建立项目投资评估机制,所有项目落地前,将其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道门槛,凡不符合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不论投资大小,坚决拒之门外,一个污染项目也不上,对新建项目严格落实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杜绝新增污染。
全面落实各级环保责任。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把环保工作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党政班子成员和县环委会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将环保工作贯穿始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县委常委会、县五大班子会、县党政班子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环保联席会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部署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县委书记、县长主持召开会议10余次,带队明察暗访30余次,并带领公安、环保等部门对违法企业现场拆除生产设备,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分线负责、专项落实,县人大、政协连续开展环保视察活动,加强环保监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县、乡、村三级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每个网格都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和具体治理责任、监管责任、督导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真正把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各级干部,初步形成了县、乡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严格落实督导责任,县级领导按照信访机制落实包乡督导责任,每周至少两次到分包乡镇(街道)进行环保督导暗访;建立环保督导常态化机制,成立6个环保专项督导组,坚持每天碰头,直奔问题督导,及时交办、催办,保障污染治理任务落到实处。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该县在强化排污费征收管理、引导企业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敷设集中供热管网15公里,供热覆盖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同时县政府协调天然气公司和热力公司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家庭集中供热开口费每平方下调20元,天然气开口费每户下调400元,餐饮门店每灶下调3000元至5000元,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投入200余万元,新购6辆小型扫地车、4辆冲洗车和若干台移动式吸尘器,对慢车道及背街小巷路面定时清理保洁;增加干线公路穿村路段保洁经费60余万元,由每公里每月600元提高到1800元,确保每天至少全面清扫一次。
强化环境污染执法问责。该县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成立行政执法大队,创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快查快办环境违法案件,对环保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200余人次,检查企业580家次,立案处罚200余起,行政拘留8人,刑事拘留3人;强化联合执法,联合公安、环保、工商、安监、商务等部门,对“黑加油站”“土小”企业等重点、难点污染治理任务,组织开展执法行动20余次,取缔各类非法企业100余家,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巨大震慑;严格追责查处,出台《武陟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乡镇、部门、督导组、村街负责人等全部列入追责对象,共对21人实施了问责。
(冯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