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一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用政府财力保护和抢救,而在博爱,名列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却成为当地一个特色支柱产业,不仅没让政府掏钱补贴,还成了致富“金疙瘩”。原因何在?电商搭桥,传统怀姜产业迎来新生。
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怀姜香辣宜口,久煮不烂,富含蛋白质、硒、钙、镁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2016年12月,博爱怀姜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月山镇上庄村是该县姜种植重点区域之一,因此博爱怀姜也叫上庄姜。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博爱县紧抓电商发展机遇,深挖本土特色资源,让怀姜搭上“电车”顺势起飞。政府埋单大范围培训电商,“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成为该县电商标志品牌;创优电商发展环境,入驻企业在3年内可享受免房租、水、电、物业、办公桌椅使用、宽带、空调和县级媒体推广费“八免”政策;加快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建设,行政村覆盖率达88.2%;完善物流建设体系,搭建集公共仓储、快递物流、分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公共仓储物流配送平台,解决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博爱县委书记张建说,要把农村电商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支撑,真正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博爱县农产品上行电商工程引起全国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怀姜一跃成为网红,一改多年不温不火局面,销售激增,身价倍增。去年,怀姜种植大户张文军种的十几亩地共收怀姜3万多公斤,一亩地净赚2.5万元。怀姜加工专业户、焦作市禄满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备备现在每天都要完成500多件订单,两年间销售额翻了两番,突破了800万元,社员每年能拿到4万元分红。
借助电商平台,2017年春节,博爱怀姜又火了一把。礼品生姜、姜糖膏、姜酱、姜茶……节日送博爱怀姜成了时尚。目前,博爱县注册从事怀姜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共82家,淘宝网销售怀姜糖膏的3000多家店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博爱县货源,线上怀姜糖膏全年销售额约8000万元。2016年,该县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如今,怀姜已成为博爱县农业支柱产业,怀姜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3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亩,年产量600多吨。
以产品引领产业,以标准引领规范,以线上引领线下,博爱县加快推进怀姜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努力把怀姜打造成影响全省、辐射全国的名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