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短期内可造成小麦快速枯死的病害——小麦条锈病在我市6县(市)多地发生。
4月25日,市植保部门技术人员在田间调查小麦病虫害时,相继在武陟县西陶镇中东陶村,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孟州市城伯镇北董村、南庄镇上口村和下关村、谷旦镇虢村和赵村、赵和镇冶墙村,沁阳市王召乡贾村,温县赵堡镇东平滩村等地,发现了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
连日来,这种病害持续在多地发生,全市四成农业乡镇发现小麦条锈病,且大有快速蔓延之势,对此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在接到小麦病情报告后,我市已经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市农业局副局长石家富说。4月26日,市农业部门已经向各县(市)区下发了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召开了各县(市)区农业局长、植保站站长会议,对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全市所有包村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
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坚决打赢小麦条锈病歼灭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小麦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小麦叶片上出现线状的橘黄色锈孢子堆,短期内可造成小麦快速枯死,属于大区域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病害。
据了解,1990年这种病害曾在我市大面积流行,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影响。目前,全省已有16个地市发现小麦条锈病。这次全市发生较大范围小麦条锈病是病菌随气流传入我市所致,大面积暴发风险极高。
距离我市小麦收获还有30多天,该病原还能完成2~3个侵染循环,每一次侵染可使病情或病菌量增长数百倍,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大面积暴发的风险极高,形势十分严峻,抓紧防治刻不容缓。
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繁殖速度惊人,并能通过气流快速传播蔓延,市植保专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玉华提出两点建议:在防治的时候,如果田间发现一个发病中心,就要进行全田喷药防治;充分发挥现有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作用,优先采用大型自走式高效植保机械施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张玉华开出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药方”是: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100克兑水喷雾,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或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
眼下,我市各地已陆续进入小麦田间管理与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4月28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驻武陟县大虹桥乡东阳照村帮扶工作队使用植保无人机,帮助该村群众对600亩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