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民政月刊 上一版3
市民政局召开会议 传达省民政厅工作汇报会精神
民政部调研组莅临我市调研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市民政局机关及局属单位 全力推进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市双拥办对申报 省级双拥模范县(市)区考评验收
解放区召开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暨美丽楼院创建工作表彰推进会
唱响心中那首深情的歌
温县民政局开展低保年审工作
率先启用全国低保信息系统
博爱县民政局 规范慈善组织登记工作
小董乡举办关爱空巢老人 牵手留守儿童道德讲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4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响心中那首深情的歌
——记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负责人郭玉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4月25日,气温骤降,郭玉辉一大早就起来,去仓库给孩子们领来衣服,叠整齐后,给孩子们一一送去。

  本报记者 李新和 摄

  本报记者 李新和

  为什么星星总是不睡觉

  是不是孤单的你睡不着

  谁能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让黑夜不再那么难熬

  为什么阳光总是那么少

  是不是泪水迷湿了眼角

  谁能给她一个幸福的怀抱

  让天空挂满彩虹的微笑

  我要给你一个拥抱

  让幸福不再那么缥缈

  ……

  这首《给你一个拥抱》的歌曲,旋律深情优美,每当唱起总是打动无数人的心。市儿童福利院负责家庭寄养工作的郭玉辉特别喜爱这首歌,没事的时候就轻轻哼唱。不熟悉她的人,感觉她很快乐;熟悉她的人,知道她的内心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她的这个内心世界,就是对寄养家庭孩子们的深情挚爱。

  探索家庭寄养模式 让更多孤残儿童回归家庭

  郭玉辉,今年48岁,是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工作负责人。许多人说她的名字像一个男人,并非虚言,她善良的内心始终跳动着一颗不懈追求、刻苦拼搏、勤奋学习的心。“孤残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果从小缺少父母和家庭般的关爱,整个人生就会残缺畸形。所以,我们必须尽自己所能,倾情倾力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温暖。”郭玉辉经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家庭寄养是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寄养是我国孤残儿童照料的一种新模式,是为了让生活在福利机构的儿童,同样享有家庭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了能让寄养家庭和寄养人照顾好、管理好孩子,郭玉辉投入全部的心血和激情。

  闻鸡起舞背书、挑灯夜战自学,四处交流学习、网络平台了解。郭玉辉从不顾及自己每天工作后劳累的身体,利用一切时间钻进书本中自学。经过实践和探索,郭玉辉创造性地提出家庭寄养工作寄养前、寄养中和寄养后的“三部曲”寄养模式。

  在郭玉辉的家庭寄养模式报告中,记者看到,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招募寄养家庭首先要选有爱心的妈妈,其次考察每个家庭的内外环境、经济状况等硬件条件,对寄养父母的性格特点、教育背景、个人素质等要全面了解,并据此与孩子的性格、身体条件、年龄、爱好等进行匹配。”“需要寄养家长不但要有儿童照料知识,而且要有辅导儿童心理的知识。”“要有效地为寄养家庭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保障寄养儿童利益,做好为寄养家长和儿童服务工作,寄养家长因寄养儿童遇到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比如,大龄儿童与寄养家庭的磨合不容易,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因为生活在一个封闭特殊的环境中,他们有的已经形成孤僻、自卑、我行我素的心理特征。进入家庭后,他们常常漠视家庭的关爱,对寄养父母的关心、付出不以为然,容易挫伤寄养父母的感情,使家庭寄养关系无法融洽。”……

  “家庭寄养这项工作是一个细活,责任心很强,热情度必须要高,如果不具备寄养条件的家庭,坚决不允许寄养,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负责。”郭玉辉的语气充满坚定和执着。家庭寄养并不是把孩子交给寄养家庭就万事大吉,在郭玉辉的家庭寄养“三部曲”中,记者清楚地看到,孩子交给家庭寄养后,她还要经常到家庭走访,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和身体变化,然后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写出成长报告。同时,她还会请专业社会工作师和心理教师,对寄养家长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些孩子谋取幸福,希望他们能尽早回归社会,能有一个真正的家和人生的幸福。”说到这里,郭玉辉的眼角噙满了泪水。

  割不断的母子情

  郭玉辉最牵挂孩子,每一个寄养出去的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孩子们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他们生活得好不好、吃饭多少、衣服穿少了没有、每天笑了没有,我时时刻刻都在牵挂。”郭玉辉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的泪说。

  据了解,目前,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孩子有32个,分别由18个爱心人士照看。郭玉辉每天大部分时间就奔波在这些寄养家庭中走访,一是看看孩子们,二是每天写出孩子们的成长报告。

  “大宽以前什么都不会,现在想说话了,大公鸡说成大鸡,大奎说不成,把‘奎’说成了‘盆’。孩子在学校时,脸上让别的孩子抓了一下,有一道红印,寄养妈妈看到眼泪都流了下来,特意叮嘱老师,要多照顾孩子。”“大宽一听见音乐,就开始扭了起来,小朋友和老师看到大宽都开心地笑了。现在大宽吃过饭,还会把自己的碗筷送到厨房,还会给奶奶拿鞋,回到家里帮寄养妈妈扫地……”这是郭玉辉在走访寄养孩子大宽时的所见所闻。

  每当看到孩子有一点点成长进步,郭玉辉都很开心。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摞焦作市儿童福利院回访登记表。这些很普通的表格,却深深凝聚着郭玉辉的心血汗水。

  在“家访记录”一栏中,郭玉辉详细记录着每一位寄养妈妈照顾孩子的细节:“龙志玲前一段时间都是坐着,现在会走路了,很稳,腿也直溜了,不需要妈妈抱了,还会叫爸爸、妈妈、阿姨了。”“海岩特别调皮,跟正常孩子差不多,吃饭特别挑,早饭必须买,要不就不吃。”

  看着这些寄养妈妈说出孩子们的变化,郭玉辉打心眼儿里高兴。然而,当孩子们在快乐成长时,郭玉辉却饱经风霜,脸上过早地雕刻上了岁月的印痕,粗糙的手背开裂的口子还依稀可见,脸庞也失去了往日的白皙。为了孩子们,无论风霜雨雪、白天黑夜,她都努力奉献着母亲般的大爱。

  爱心与孩子一同飞翔

  4月25日,阴沉的天气夹杂着零星小雨,大风刮个不停,气温突然下降。郭玉辉骑着电动自行车,咬着牙顶着大风,来到位于学生路的市十一中,去给在此上学的17岁的耿蕊送衣服。

  郭玉辉也是一位寄养妈妈。耿蕊是一个孤儿,送到市儿童福利院时先后经历过3个家庭寄养,逐渐长大后由于性格叛逆,有的家庭管理上感到费力,郭玉辉就接到了自己家中。她每天给耿蕊做可口的饭菜,穿干净整洁的衣服,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同时还经常带着孩子到郊外转转,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尤其教育耿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快乐面对人生。

  在郭玉辉无微不至的言传身教中,耿蕊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市十一中。

  “耿蕊学习不错,能吃苦、好学习,还经常帮助其他学生辅导功课。”耿蕊的老师对郭玉辉说。

  “给你们添麻烦了,这孩子不容易,我们家庭要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把耿蕊培养教育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和光明的未来。”郭玉辉深情地对老师说。

  郭玉辉不仅对自己寄养的孩子倾注满腔的深情,对其他寄养的孩子也同样给予母亲般的细心照料。特别是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缺陷的孩子,郭玉辉更是贴心牵挂,经常与寄养妈妈一道抚养。

  2006年8月30日出生的福秋花,2009年送入儿童福利院时,经医生查体后发现是一个脑瘫、脑积水、双盲的孩子,身体状况很不好,脸色很差、十分瘦小、四肢无力、吞咽困难、不会说话。考虑到院内集体养育模式不适合福秋花的成长,郭玉辉就和单位领导商量,决定为她找一个合适的寄养家庭。经过多方努力,50多岁的冯桂香接受了福秋花。2011年3月11日,福秋花进入寄养家庭,有了自己的妈妈。但是,冯桂香也是第一次带这样的孩子。刚进家,秋花就把屎尿拉了冯桂香一身,全身软弱无力,不会走路,要时刻抱着,不会吃饭,只能靠喂饭等。为了减轻冯桂香的负担,郭玉辉往冯桂香家跑得次数最多,共同养育福秋花。她忙碌时,就经常通过电话联系,详细了解福秋花的生活。经过4年多的精心养育,现在福秋花在冯妈妈家生活得非常快乐,变得活泼了、长胖了,也变得聪明了,还会背儿歌《鹅鹅鹅》《小燕子》等。为了能让福秋华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冯妈妈每天都扶着福秋花靠墙站立。功夫不负有心人。福秋花现在虽然看不见眼前的一切,但她只要听见对方说话的声音,便能通过声音识别对方是谁。现在的福秋花,不仅会自己吃饭,会扶着东西大小便,还会扶着助行器行走。街坊邻居、社区干部都连连惊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我要给你一个拥抱,让幸福不再那么缥缈……”正是有了郭玉辉这样大爱无私、甘于奉献的寄养妈妈,许多人身残缺的孩子才拥有了一个幸福的怀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