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提 示
他原是一名麻醉科医生,本可以凭着过硬的麻醉技术在手术室工作,可他并不“安分守己”,主动向疼痛领域——这个医学界的边缘交叉研究方向发起挑战。
他在我市医疗系统最早成立疼痛专科,首例成功开展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率先运用射频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率先开展射频热凝温控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率先运用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他就是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河南省疼痛专业学会常委朱保国。近日,本报记者走近他,探寻这位矢志寻找战胜疼痛病魔武器的医生。
从“0”起步创办疼痛科
有一种疼痛,一旦发作,便将人们折磨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每3个门诊病人中就有2个伴有疼痛症状,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疼痛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也是造成人类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朱保国说,挑战疼痛病魔就是他开设疼痛门诊、创办疼痛病房的原因和动力。
临床麻醉和疼痛诊疗属于姊妹学科关系,朱保国在参加学术会议时,总能获取关于疼痛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所以他对疼痛的“感觉”比别人更敏锐而强烈。朱保国说,顽固性慢性疼痛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会使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进而诱发各种并发症。
直至上世纪末,人们对疼痛的认知与重视还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10多年前,即使三甲医院也没有普遍设立疼痛门诊,众多疼痛患者徘徊在“医院频繁换、科室来回转”的尴尬境地。对此,朱保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麻醉科不缺我一个医生,但医院不能没有疼痛科。”1997年,朱保国向医院提出申请:开设疼痛科门诊。
没有专科诊室,他就在外科门诊加一张桌子。没有专门手术室,他就利用门诊手术室开展一些小手术。起初,他在不脱离麻醉工作的情况下从事疼痛专业,一周只有半天的坐诊时间。
遇到很多临床难题,朱保国感到自己的“功力”还不深厚。2001年,他专程到国内疼痛治疗中心进修,师从国内著名疼痛专家宋文阁。
2003年,朱保国开始收治住院患者。在没有专门病房的情况下,他借用烧伤科、心胸外科等科室床位,由他负责治疗,而将收入归入这些科室。2007年,我国将疼痛科列为三甲医院的必备科室,他终于有了专科病房。
作为新科室,起初病床只有10张。可他很快发现,这些床位远远不够用,院里遂将床位增加到20张。那段时间,疼痛科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许多患者等床住院。
疼痛科病房里经常出现夫妻同时住院、母子同时住院、兄妹同时住院、一家几口人同时住院的情况……市人民医院的疼痛科,终于为众多疼痛患者打开了一扇能看病的“门”。
让疼痛煎熬中的人们看到希望
挺进疼痛领域,朱保国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路,注定要多次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9年的一天深夜,朱保国突然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这位同学是我市某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他说自己正在北京某医院进修,突然犯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右下肢麻木、疼痛,连走路都困难了。北京几家医院的医生都建议他做开放性手术,可他担心出现并发症,不愿接受这种传统手术,便询问朱保国有什么办法。
朱保国说,办法就是用溶蚀性非常强的胶原酶对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化学溶蚀,进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但自己还没在临床上用过。当这位同学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后,马上回焦作,请朱保国试一试。
这种治疗要求医生对药物注入的部位和剂量都非常准确,一旦出现偏差,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慎重起见,朱保国调取手术幻灯片,重新学习手术过程。几天后,在C臂机定位下,朱保国把腰穿针插入患者腰椎病变部位,注入了胶原酶药物。
手术成功了。术后当天,患者右腿疼痛明显减轻,患肢直腿抬高试验由原来的30度提高到70度。患者3天后下床,可以自主行走。一个月后,患者回到了工作岗位。而这种胶原酶化学溶盘微创手术,开启了我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纪元。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由于三叉神经病理性改变,患者面部一侧或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呈现电击、针刺、刀割般的剧烈疼痛,病人终日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博爱县一位老汉不幸患上这种病。得病8年来,脸部不能与任何东西接触,所以他没有洗过一次脸,没有刷过一次牙,没有正常吃过一顿饭。因为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引发疼痛,这位病人几年来甚至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这位老汉去过多家医院的多个科室,钱也花了七八万元,可病魔依然折磨着他。2008年夏,市人民医院疼痛科迎来了这位患者。朱保国在影像学加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下,在全市首次运用射频热凝温控技术损毁半月神经节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第二天查房时,这位患者摸着自己的脸,万分感激地说:“朱医生,不疼了,8年来第一次不疼了!我能睡个安稳觉了!”
仅一次治疗,8年疼痛一日消。这种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填补了我市医疗界的一项技术空白。
向疼痛魔界深处进军
追踪前沿技术,把最新医学发展成果用于临床,朱保国在向疼痛魔界深处进军的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2年,朱保国在全市医疗行业率先运用德国MAX-MORE脊柱内窥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一位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发展到不能行走、不能在床上翻身的程度。朱保国利用脊柱内窥镜为其进行微创治疗。通过扩张导管对病变部位注入美蓝色剂后,髓核、血管、神经在内窥镜下一目了然,整个治疗过程仅用20分钟,患者当即感到疼痛减轻,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而这一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市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多种癌症的后期,会发生非常剧烈的持续性疼痛。随着镇痛药剂量加大,病人体内会产生耐药性。2013年,朱保国开始向癌症晚期疼痛领域发起挑战。
一位住院治疗多发性骨髓癌患者,因全身剧烈疼痛哭叫不止,使病房其他
患者难以休息。给他注射杜冷丁,只能止痛半个小时,内科医生已束手无策。朱保国前去会诊,提出用蛛网膜下腔置管埋泵的办法控制疼痛。
这是一种全新的控制癌症晚期疼痛疗法。朱保国把导管从患者腰椎插入,抵达蛛网膜下腔,形成持续性可控给药通道。置管埋泵刚刚建立,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说疼痛的感觉消失了。蛛网膜下腔置管埋泵这一技术的应用,让1毫克吗啡取得了口服300毫克吗啡的效果。
疼痛诊疗,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朱保国在临床上会遇到类型的病例。一位女性患者被抬到病房时,呈间歇式昏迷状态。家属说病人已卧床多年,期间从未下过床。但内、外科检查发现,患者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正常,并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
朱保国怀疑患者可能是癔病。他趁病人清醒时采取暗示疗法,告诉病人有一种很有效的药物,用后就能下床。一针生理盐水注射后,朱保国鼓励其下床。一步、两步……患者终于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在向疼痛王国进军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朱保国追求的是,让一个个带着愁容而来的患者,都能带着笑容离开。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怀川人物》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391)8797351
手机:1393816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