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4月26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和启动情况的报告。记者获悉,我市正在高质量加紧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通过摸清家底、找准短板,确定规划的战略方向和编制重点。规划编制的招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6月中旬完成。
据了解,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参与支持、市场化运营,实现区域内旅游及相关资源有机整合、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并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模式。去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我市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有14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从业人员近55万人,成功打造了“焦作山水”“焦作现象”“焦作服务”三张名片,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焦作山水”“云台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太极圣地声名鹊起。去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但是,工作中存在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旅游产品欠缺;产业化程度不高,食、住、行、购、娱等要素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融合化程度低,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不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等问题,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在下一步的规划编制中,我市将扬长补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实现我市旅游业的转型攻坚、提质增效,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目前,我市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战略方向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挥“太极圣地 山水焦作”两大品牌,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全民参与支持,实现我市旅游业由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的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封闭旅游自循环向开放“旅游+”融合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游“二次创业”,打造旅游经济强市,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编制的重点包括,焦作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战略、空间结构与发展布局、支撑体系与建设重点、市场开发与产品建设、保障体系等内容,编制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的专项规划,四个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详细规划,围绕“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主题,深入规划相关项目和内容,编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达标行动计划等。
经过认真筛选,我市先后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巅峰智业旅游规划公司、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8家国内著名旅游专家带队的一流规划设计团队进行对接沟通。目前,已确定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规划编制招标,招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悉,下一步,市政府将按照“全域化、一体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原则,坚持“开门编规划”,对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邀请旅游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我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全力做好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审核、发布及实施工作,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