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大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推进“四个中站”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总量进位次、增速争一流、人均居前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中站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施“126”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
实施“363”培优育强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3家、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超1亿元的中小企业30家;争取今年新增1~2家100亿元企业、1~2家10亿元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1亿元企业。
提升产业素质。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家培训,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二、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持续强化开放招商。充分发挥“一赛一节”主平台作用,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全年实际利用外来资金超100亿元。
持续扩大项目投资。重点实施“9368”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力量抓好90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元。
三、坚持优化结构,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立足豫西北、辐射晋东南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公铁联运基地和甩挂基地。尽快开工建设物流金融示范园项目,年内货物吞吐量达到300万吨,仓储能力达到50万吨。重点推动西部工业原料城二期项目工程开工建设。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双创”基地,年内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元。孵化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年内培育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50家。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新培育新三板后备企业2家,完成展示板企业转板5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年内争取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1.5亿元。
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龙翔山区,积极推进投资10亿元的北邺生态旅游小镇、投资10亿元的武钢焦作矿工业文化旅游园区等项目建设。
四、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农村道路16.3公里;争取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争取供热覆盖率达到40%以上;年内新建3个变电站。
实施搬迁安置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村庄搬迁。加大大沙河生态治理、丰收路绿色廊道建设协调力度。科学制订白马门河、田涧沟黑臭水体治理及太焦铁路工程征迁方案,依法和谐拆迁,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加快推进配套安置小区建设。
实施城市开发改造工程。积极运作岚璞尚宅二期、星耀名家三期项目建设,谋划实施海天印染厂、维纳陶瓷厂等区域开发项目。继续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积极探索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货币化安置办法。
实施城乡管理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城市环卫可视化管理平台,保持城乡环境卫生全市领先位次。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年内规划建设宜居乡村10个、美好乡村5个,着力打造北朱村古民居特色小镇和北邺赵庄生态旅游小镇。
五、坚持生态提升,进一步打造绿色宜居城区
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新建游园绿地8个。高标准建设丰收路两侧、南水北调两侧绿色廊道,完成绿化面积380亩。实施山区绿化造林1.2万亩。开工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的龙翔矿山公园三期项目工程,完成山区生态修复绿化383亩。高标准绿化中冰线、经四路、纬五路、新园路,提升纬二路、经三路绿化水平。
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PM10、PM2.5浓度稳定下降。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治理白马门河、田涧沟黑臭水体。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继续开展“四个一批”专项整治;加快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全面完成清洁民用蜂窝煤推广使用工作。
六、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内在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强化创新驱动。年内争取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以上。用足用活全市“1+6”人才政策。
七、坚持民生优先,增进人民福祉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年内实现135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造完成焦作四中标准化运动场,新改扩建3所农村幼儿园,开工建设焦作四中、许衡中学宿舍楼。建成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等项目,努力使区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规划建设体育公园2个、村级体育健身广场3个,努力打造“十分钟全民体育健身圈”。
抓好社会保障。争创创业型示范城区,建成投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全年新增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人。建成启用李封、府城、龙洞三个日间照料中心和怡园老年公寓项目;启用“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加强社会治理。推广“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
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