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陪着孩子玩,就能月入近万元?你没听错,这是真的。这个职业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遛娃师。遛娃是个技术活。到哪儿遛?怎么遛?考验着年轻爸妈的脑力和体力,也吸引了众多“亲子企业”的目光,成为不少商家掘金的矿山,“遛娃经济”应运而生。
(据《经济日报》)
没有骂人的意思,但这个“遛娃师”名字的由来,显然和前些日子媒体报道过的“遛狗师”有关。之所以有人把帮别人遛狗当成一种职业,显然是利用了现代人喜欢饲养宠物,但又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没有太多时间亲自遛狗,所以才催生出了职业“遛狗师”。
其实,现在出现的“遛娃师”,其产生土壤和“遛狗师”差不多,也是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所以把孩子交到“遛娃师”手里,由“遛娃师”带他们去郊游、探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据说委托别人“遛娃”,一次费用就在100元到500元之间,真是价格不菲。
而随着这一行业的兴起,很多社会资本也看中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纷纷投入重金,开始布局市场,打造亲子产业链。看上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企业或个人在其中都赚到了钱,而父母也花钱买个省心,孩子还能从中锻炼各种能力,完全是多方共赢之举。
但在笔者看来,我们还是先别忙着为“遛娃经济”叫好。“遛狗”和“遛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后意味的东西却截然不同。“遛娃”的本质是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更有资格,也更应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呢?这不但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应该珍惜的机会。如今,很多父母花钱请“遛娃师”带自己的孩子,虽说花钱事小,但父母就会由此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那种遗憾永远都没有机会弥补。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们钱,让我们远离孩子的成长,我们都不能同意,现在却花钱请别人带自己的孩子,这岂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吗?肯定有年轻的父母会说,不是自己不想陪孩子,是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笔者在这里不妨借用一位作家的一句话: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更进一步说,为不缺席孩子的成长,父母们牺牲点休闲娱乐的时间,甚至牺牲点工作、事业上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更有甚者,一些年轻父母下班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根本不理孩子,导至一些小学生写作文表示自己想当一个手机,这样父母才会亲近自己。实际上,这样的父母并不是少数,有时间看手机的父母反而抱怨没有时间陪孩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与警醒吗?其实,大多数父母虽然忙工作,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或许会找到许多陪孩子成长的机会,不信可以试试看!